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研究表明,幽门杆菌感染后可能存在一个从急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典型过程。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在该病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携带的基因不同,iceA基因自1998年被首次提出,之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的致病机制、iceA基因的分布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相对关系。方法 双盲法对100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分别与术后48 小时内随时记录室性心律异常发生情况,定时检查记录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关系。结果 血钾< 3.5 mmol/L 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为87 .2 % ;血钾3 .5 ~3.9 m mol/L 组为43 .3 % ;血钾4.0 ~4 .5 m mol/L 组为22.7 % ;血钾> 4 .5 m mol/L 组为6.8 % 。血钾< 3 .5 m mol/L组与>4 .5 mmol/L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异常与血清钾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血清钾浓度的高低是室性心律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30岁。1年前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呈不规则型,体温在37.5~39℃,持续5个月余,在当地医院多次间断应用青霉素静滴及口服螺旋霉素治疗近6个月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半年前突然出现劳累后心慌、气短、未予治疗,近二个月来心慌、气短加重,并出现头晕、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从事日常活动。查体:T36℃、P109次/分、R20次/分。BP21/10kPa,口唇无紫绀,心前区可触及震颤,主动脉瓣区可  相似文献   
94.
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为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法取二尖瓣替换术 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 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替换术 12例 ,分别于停机时、术后 2 0h、44h、6 8h、116h抽血测定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LDH) ,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复跳情况对心肌酶的影响。结果  (1)随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延长 ,CK、CK -MB、LDH呈进行性增高。在停机时及术后 2 0h ,主动脉阻断时间 <30min组与>6 0mi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心脏停跳液用量 <15ml·kg- 1 组与 >2 0ml·kg- 1 组相比 ,停机时CK、CK -MB、LDH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3)电除颤复跳与自动复跳组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心脏停跳液用量不足、手术创伤是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96.
97.
肝包虫病病灶破溃内容物进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是肝包虫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微创而有效的方法。本文报道1例肝包虫病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疗及胆管腔内超声表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微创治疗以及与其他胆道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与常规切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不同入路的创伤、疗效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4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左腋下小切口(A组);46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三联症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C组);49例瓣膜置换、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左心房黏液瘤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D组);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42例(B组)及胸骨正中切口77例(E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A组手术时间(38±13)min、出血量(17±12)ml、住院天数(6±2)d,与B组[分别为(64±14)min、(200±100)ml、(11±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体外循环时间(39±8)min、出血量(150±150)ml、住院天数(8±3)d,与E组[分别为(68±8)min、(700±300)ml、(12±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D组出血量、引流量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腋下小切口、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胸廓稳定、恢复快、住院天数少、切口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肿瘤序列演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UC的发生及其癌变机制提供依据,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5例UC的石蜡包埋标本、25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25例正常组织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UC、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PTEN及AKT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U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②UC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③随着UC病程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AKT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④PTEN蛋白和AKT蛋白在UC、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2、-0.674,P<0.01).结论 在UC炎症-肿瘤序列演进过程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及原癌基因AKT蛋白表达的增强,可能是UC发生及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TEN蛋白表达的明显降低和AKT蛋白表达的明显增强有可能成为早期监测UC癌变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正内镜检查的目的之一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但对一些小的、扁平或凹陷性肿瘤病变仍难以发现。细胞内镜(endocytoscopy,EC)可观察到亚细胞水平,多项研究~([1~4])表明EC能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细胞及细胞核、结构的异型性,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