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516篇
预防医学   17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0篇
  1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的治疗效果,减少开腹手术和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9-18d。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中,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在十二指肠镜下行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胆管炎6例及急性胰腺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时经B超,CT或鼻胆引流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收集与确定需纳入《结直肠癌化疗期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并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的形式,草拟出《结直肠癌化疗期中医诊疗指南》的相关问题与结局指标的初稿,第一轮德尔菲法问卷采用开放式与赋分式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应用第一轮德尔菲法请专家对初稿中各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同时广泛收集相关问题与结局指标,统计分析、整合第一轮问卷中的信息,设计后续问卷。分析被问询专家的基本信息和问卷结果,计算积极系数、均分、满分比、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格朗巴赫α系数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被问询专家的基本信息,专家遴选体现了权威性、多学科合作性和广泛地域性,最终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获得较佳的质量控制结果,两轮德尔菲法问卷总回收率为97.6%,6个临床问题的平均得分大于4分且满分比大于60%,9个结局指标的平均得分大于7分且满分比大于55%。临床问题、结局指标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1.7%、12.6%,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82,临床问题条目、结局指标条目的格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1、0.84,专家积极性较高,意见分歧较小,问卷设计可信度较高。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和质量控制确定...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的表型及作用。 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标本60例及正常人网/腹膜乳斑标本10例。分离培养巨噬细胞,通过CD68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 对照组、T1-3期组网/腹膜乳斑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高于T4期组(P均<0.01);T4期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1-3期组(P均<0.01)。网/腹膜M1型巨噬细胞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0.01),而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各组不同时点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及T1-3期组IL-10均低于T4期组,而L-12则均高于T4期组(P均<0.05);乳斑巨噬细胞IL-12的分泌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而IL-10的分泌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与临床分期特别是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淋巴结有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 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表达主要受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和淋巴结有否转移两方面因素影响;T1-3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对肿瘤细胞起捕获和杀灭作用;T4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对肿瘤生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CC who underwent LT between October 2003 and November 2008 at our institution.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Kaplan-Mayer method.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9.0 months(2.5-53 months).The 1-,2-,3-and 4-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51.9%、51.9%、51.9%、51.9%and 50.5%、50.5%、50.5%、50.5%,respectively.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ere 0 and 43.5%,respectively.The survival rat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ere 2.5-10 months(mean 7.5 months)and 1-8 months(mean 3.8 months).Conclusions The prognosis of LT for ICC is rather poor.ICC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vascular or bile duct invasion is contraindicated for LT.  相似文献   
106.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预测腋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专利蓝染色法和 /或99mTc标记的硫胶体示踪法对我院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两种方法联合检测 3例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均阴性者未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81例患者SLN总检出率为 96 3% (78/81) ,总准确率为97 5 % ,总假阴性率 9 7%。 5 3例单纯染色法检出率为 92 5 % ,准确率 94 2 % ,假阴性率 15 8% ;2 8例99mTc示踪法和 /或染色法联合检测结果分别为 10 0 % ,10 0 %和 0。结论SLNB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为最佳。术前化疗对假阴性率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探讨荧光染色法判定段间平面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57例临床资料,其中荧光染色组60例,女41例、男19例,年龄36~76岁;改良膨胀萎陷组97组,女62例、男35例,年龄27~85岁。荧光染色组采用反向染色法,分离出预切除肺段的肺动脉分支并切断,经外周静脉快速推注吲哚菁绿25 mg行保留肺脏部分的荧光显影从而判定段间平面。改良膨胀萎陷法,在分离出预切除肺段的支气管分支并切断后,双肺通气使肺脏完全膨胀后恢复单肺通气,一段时间后可形成较明显的段间平面。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改良膨胀萎陷组相比,荧光染色组的段间平面形成时间更早、手术时间缩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 s(8~25 s)比1 008 s(884~1 200 s),P=0.031;(103.3±7.3)min比(132.8±10.4)min,P=0.02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荧光染色法术中不需反复膨肺,同样符合肿瘤学要求,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成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出肺炎衣原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肺炎衣原体感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利用肺炎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上的保守序列设计的3条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检测32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斑块以及7例正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肺炎衣原体。结果发现,32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有14例多聚酶链反应阳性.阳性率为43.75%,7例正常冠状动脉中无一例阳性,阳性率为0%。结果提示肺炎衣原体在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和正常冠状动豚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9.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以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mg/L、100mg/L、20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旨蛋白(100mg/L)+普伐他汀(10^-4--6mol/L),孵育12h、24h和36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10.
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这一特定人群,按照疾病进展分成艾滋病组(AIDS)和HIV感染组(free of AIDS),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免疫功能、HIV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的差异,探讨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艾滋病组与HIV感染组比较:艾滋病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CD 4T、CD 8T)均低于HIV感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P=0.003);HIV病毒载量在艾滋病组明显高于HIV感染组,差异显著(P=0.005);艾滋病组的肝脏功能(ALT、AST)明显高于HIV感染组(P值分别为0.043、0.002);蛋白合成指标(TP、ALB)艾滋病组较HIV感染组低下,差异非常显著(P<0.001).以Logistic回归分析,CD 4T、感染时间和ALB是预测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回归方程预测准确率为97.0%.HIV/HCV重叠感染可加快病情进展,ALB与CD 4T细胞数及感染时间是预测艾滋病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