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1981年Fujita等〔1〕把日本Ikematsu〔2〕在1964年首创的一个治疗鼾症的术式正式命名为UPPP。这个手术方式是专门设计用于治疗OSAHS的,目的是扩大腭咽水平的气道,减少咽壁的塌陷性。它通过缩短软腭、切断腭垂、去除咽侧壁和后壁多余的黏膜来缓解上气道的狭窄,改善症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UPPP被大量地用来治疗OSAHS,因为那个时代UPPP是治疗OSAHS唯一有效的且可以免除气管切开的手术治疗方式〔3〕。因此,UPPP在当时被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值。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内镜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声门下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声门下狭窄患者,继发于气管切开者1例,气管内插管后致狭窄者3例,声门下B细胞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1例。6例均采用内镜支撑喉镜声门下狭窄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结果:术后1周内均成功拔管出院。随访3~21个月,声门下B细胞淋巴瘤及Wegener肉芽肿2例在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并再次行低温等离子手术,目前拔管随访中。结论:内镜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声门下狭窄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对于再次狭窄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治疗成人OSAHS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经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治疗的894例OSAHS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上气道阻塞的位置和性质进行定位、定性,选择不同的术式。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睡眠监测结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睡眠打鼾、憋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睡眠监测结果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用SF-36健康量表评估手术前后OSAHS患者的健康状态,其社会功能、活力及精神健康维度分值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18例患者术后继发出血,2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方法是治疗成人OSAHS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根据患者上气道阻塞的位置和性质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4.
<正>2010年2月~2013年10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8~88岁。均为闭合骨折。依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12例。  相似文献   
75.
梯度灌注对沙土鼠全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梯度灌注时间和灌注量对全脑组织缺血损害的恢复程度和凋亡基因的表达 ,探讨梯度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沙土鼠随机分 4组 ,实验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 ,造成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 ,夹闭 10min后 ,开放 10min ,开放不同脑血流量 (1/4、1/2、1/1)和单纯血液稀释后分别观察缺血海马CA区凋亡蛋白Bcl x/l和Bax的表达 ,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和缺血区大脑半球的改善状况。结果 开放 10min ,1/2脑血流量时Bcl x/l蛋白表达较一次性再灌注明显上调 (P <0 .0 5 ) ,而Bax表达下调。海马CA区缺血损害改善最明显 ,开放 10min、全脑血流量一次性开放时海马CA区损害最严重。结论 梯度灌注流量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海马区神经元凋亡作用 ;低灌注流量有较好的改善脑缺血作用 ;夹闭 10min后 ,开放 1/2脑血流量 ,开放 10min的效果比一次性再灌注开放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76.
舌体肥厚及舌根后坠是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疗中导致夜眠时上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常规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欠佳,传统手术因操作复杂、费时,且术后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前包块1年,伴胀痛1个月余于2007年1月18日人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前上方包块,逐渐增大,无其他不适。体检:颈部正中线略偏右平舌骨水平可见一光滑肿物,约鸡蛋黄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触之韧,边界清,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78.
改良上颌骨拆装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在治疗前中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切除前中颅底肿瘤10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例。观察术后疗效,并对10例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到5年的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的不同而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9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7d后自愈。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结论 术前对肿瘤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距离肿瘤最近、能充分暴露肿瘤的改良上颌骨拆装入路,不仅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而且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改良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磨除面神经管,行面神经管减压术,释放水肿面神经解除压迫以治疗岩骨骨折致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按照Yagihara分期方法,本组均为外伤后急性期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Abdil提出的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技术磨钻磨除岩骨面神经骨管行水肿面神经减压术15例,结合激素冲击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和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传统中医保守治疗+激素治疗12例作对比。结果急性期手术组患者面神经麻痹Ⅰ级恢复8例(53.3%),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入路有较好的面神经管减压作用,磨除面神经管较其他入路更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面神经管,并充分减压,辅助激素治疗可以释放水肿面神经压力,提高术后疗效,是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经骨管手术治疗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