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目前肝源的匮乏,已远不能满足等待肝移植患者的需要。运用高龄(≥60岁)供肝移植能够部分缓解供肝短缺,但仍存在争议。笔者从高龄肝脏的变化特点、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和高龄供肝移植的可行性3个方面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胎儿肝脏血管瘤的产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肝脏实性肿块且产后证实为肝脏血管瘤的患者15例,分析产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并追踪其预后。【结果】15例病例中13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肝内血管瘤,2例误诊为肝母细胞瘤(其中1例引产、1例活产分娩),产前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6.7%(13/15)、误诊率为13.3%(2/15);15例中2例为高回声、1例为等回声、5例为低回声、7例为混合回声;15例中13例活产分娩、2例引产,13例活产婴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增强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为肝血管瘤,2例引产胎儿在孕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经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血管瘤。13例活产婴儿均采取保守治疗,治疗期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6~36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胎儿肝脏血管瘤的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有一定特点,但是缺乏特异性,产前超声对胎儿肝脏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肝血管瘤患儿经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引流大便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9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ICU因大便失禁而发生IAD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IAD皮肤管理三部曲联合普通造口袋,观察组采用IAD皮肤管理三部曲联合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比较两组患者的IAD治疗总有效率、治疗IAD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间以及造口袋平均留置时间、造口袋平均使用时间、更换频次、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AD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用护理时间为(1.89±0.32)h/d,短于对照组的(5.73±1.64)h/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为(5.20±0.40)d/人,短于对照组的(9.40±1.20)d/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使用时间为(98.27±12.18)h/袋,长于对照组的(72.18±4.63)h/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更换频次为(1.20±0.10)次/人,短于对照组的(3.10±0.70)次/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造口袋,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可有效治疗IAD,缩短治疗IAD所用护理时间,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减少平均留置时间和更换频次,提升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Pentacam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45例(51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的高阶像差(包括总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以及3~6阶像差),将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按直径范围不同(3 mm直径和6 mm直径)分为两组,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方法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术前1 d为(0.289±0.171)μm,至术后3个月时轻度增加为(0.312±0.158)μm(3 mm直径);术前1 d为(0.980 ±0.215)μm,至术后3个月时轻度增加为(1.054±0.308)μm(6mm直径),但手术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F=1.55,P=0.22),且两组总的高阶像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F=0.95,P=0.42);其余各项高阶像差手术前后的变化与总的高阶像差的变化相似.角膜后表面总的高阶像差术前1 d为(0.548±0.220)μm,至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为(0.661±0.275)μm(3 mm直径);术前1 d为(1.780±0.453)μm,至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为(1.945±0.532)μm(6mm直径),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P=0.00),且两组总的高阶像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F=12.46,P=0.00);其余各项高阶像差手术前后的变化与总的高阶像差的变化相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不影响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但是,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影响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5.
我院实行单病种收费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2005年底开始选择72个病种实行单病种收费。采取成立领导小组、进行全院思想发动、认真筛选病种、精确测算费用、加强运行督导等措施,使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6.
目前,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也随之而来,有人习惯立即到药店买些润喉片应急;此外,还有人认为润喉片是必备良药,甚至唱卡拉OK也会含上两粒。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每种润喉片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不能随意服用。  相似文献   
47.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结论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CT和MRI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在鼻内镜下切除。  相似文献   
48.
计算机X线摄影与传统摄片影像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影像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甲”医院检查采用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和废片。对1000份不同部位CR影像片和1000份与前者部位相同的传统片影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分析造成非甲级片的成因,对两组影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片的甲片率为53.6%,明显高于传统片42.5%的甲片率,造成CR非甲级片主要成因是体位及铅字号码放置缺陷、摄影体部有异物和摄影前患者准备不佳(98.92%),传统片为76.7%;摄影条件不佳、影像处理技术不良(暗室技术)对CR影像质量影响不大(1.08%),而对传统片影像质量的影响为23.3%。CR片的废片率为0.0%(不包括机器故障造成的废片),低于传统片的2.0%废片率。结论:CR片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片的影像质量,可广泛应用于除动态影像检查外的临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49.
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进步,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保养与定期维护是提高CT使用效率,延长CT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保养和定期维护对于CT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张帅  汤欣  南莉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5):368-370
目的探讨使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前房直径的改变。方法对109例(12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个月利用全景UBM测量水平前房直径和垂直前房直径,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水平前房直径为(11.58±0.43)mm,术后为(11.82±0.35)mm;术前垂直前房直径为(11.59±0.44)mm,术后为(11.87±0.33)mm。术前垂直前房直径与水平前房直径相差(0.01±0.23)mm,术后相差(0.06±0.25)mm。术后水平、垂直前房直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存在正相关(r=0.68,P〈0.01),回归方程为Y=5.3945+0.55438x。结论白内障患者垂直前房直径略大于水平前房直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及垂直前房直径均增加。可以用术前的前房直径预测出术后前房直径,为选择适合大小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