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胰岛素对人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人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表达分泌的影响以及普伐他汀对其的作用。方法 将佛波酯加入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 1细胞培养液中诱导其形成巨噬细胞后 ,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普伐他汀及甲羟戊酸继续培养 4 8h ,观察人巨噬细胞中TNF α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蛋白水平。结果 胰岛素可诱导人巨噬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TNF 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且呈剂量依赖性 ,加入普伐他汀后可使胰岛素刺激的人巨噬细胞中及其培养上清液中TNF α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普伐他汀的这种作用可被甲羟戊酸所抑制。结论 普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抑制胰岛素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PR间期≤0.12 s,QRS形态正常,称为短PR综合征,常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o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本文回顾分析我院6例短PR综合征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以探讨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静脉开口大小和心房内嵴宽度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8例房颤患者应用GE LightSpeed VCT进行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和仿真内窥镜测量四个肺静脉开口内径和心房内嵴的宽度,接受Carto-Merge技术指导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内,有19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包括16例房性早搏(简称房早),8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7例心房扑动,14例房颤。3个月内出现与未出现各种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肺静脉开口面积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早期有短阵房速或房颤的患者左右两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都明显大于无短阵房速或房颤的患者(P<0.05)。术后有房早的患者的左心耳与左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明显大于无房早者(P<0.05)。结论Carto-Merge技术指导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手术后3个月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与肺静脉开口基本无关,而左心耳与左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与术后早期房早有关,左右两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与术后早期短阵房速和房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PV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5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频发PVC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PVC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PVC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PVC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其中2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内PVC予Carto标测消融。结果 PVC起源部位:右心室流出道(RVOT)76例,右心室流人道9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9例,左室间隔15例,其他6例,消融即刻成功109例(成功率94.78%),失败6例。手术操作时间31~158(58±15)min,X线曝光时间10~45(11±5)min。术后随访3~6个月,复发1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PV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比较成功者与复发者手术前后的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结果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缩短(P<0.05);Ⅱ、aVR、V3、V4、V6导联麦氏指数术后减小(P<0.05);手术后成功者与复发者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无差异。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一些导联中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减小;术后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对手术是否成功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40例,其中进行开放性手术组5例,进行电切手术组35例,20例患者术前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周左右,20例患者术前给予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仅12例出现膀胱痉挛,术后排尿通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前列腺增生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注意术前用药、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的治疗,对于患者疾病恢复预后,以及手术疗效是有极大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左上肺静脉脂肪垫(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fat pad,LSPV-FP)对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杂种犬,麻醉插管后持续心电监测;于双侧颈部暴露迷走神经干,左右侧第4肋间开胸并暴露LSPV-FP;分别测量基础、刺激迷走神经、消融LSPV-FP、刺激迷走神经+消融LSPV-FP 4种状态下的心房及左上肺静脉有效不应期(ERP)和有效不应期离散度(dERP)、AF诱发率、AF时心室率。结果基础状态下,刺激左侧或右侧迷走神经干可明显缩短心房ERP[(84.44±29.50)ms vs(129.7±15.83)ms,(85.42±26.11)ms vs(129.7±15.83)ms,P<0.05]、增大dERP[(71.67±14.03)ms vs(34.17±18.32)ms,(57.5±24.17)ms vs(34.17±18.32)ms,P<0.05]、增大左上肺静脉近端与远端ERP的差异(P<0.05)、增加AF的诱发率[(5.33±1.231)次vs(0.75±0.96)次,(4.67±1.155)次vs(0.75±0.96)次,P<0.05]及降低AF时心室率[(143.6±22.42)次/min vs(226.3±28.50)次/min,(146.4±30.72)次/min vs(226.3±28.50)次/min,P<0.05]。消融LSPV-FP可以逆转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所致的上述变化(P<0.05),但对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干所致的电生理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左侧迷走神经干纤维部分通过LSPV-FP对心房颤动的触发或维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苯美司联合TMP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在本院治疗的60 例MM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30 例,A 组给予沙利度胺+ 马法兰+ 强的松(TMP)方案化疗,B 组在TMP 方案的基础上加乌苯美司30 mg/d,持续治疗6 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B 组IgG、IgA 及骨髓瘤细胞均显著低于A 组(P<0.05)。A 组ORR 为63.33%,B 组为86.67%;A 组PFS 为(14.35±0.47)月,B 组为(16.45±0.71)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P<0.05),两组其余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 组3~4 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 组(P<0.05)。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TMP 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可提高患者缓解程度,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并减轻毒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9.
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术后6月再狭窄发生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将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60.4±7.9岁)随机从手术当晚起口服普伐他汀(每日10mg)或安慰剂, 随访平均6月,观察心脏事件,随访结束时复查冠脉造影和血脂.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普伐他汀组血脂参数明显改善,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11.4%和14.4%,P<0.01).冠脉造影显示,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0.9%对38.5%,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普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5%对36.4%,P<0.01),普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少.本组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可以减少术后6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起搏治疗中各种起搏方式的比例及影响起搏方式选择的因素.方法:130例行起搏器安装术的SSS患者,其中男67例,女63例,平均年龄(64.2±11.9)岁,分析各种影响其起搏模式选择的因素.结果:植入起搏器能明显改善SSS患者的临床症状.130例患者共计手术149例次,生理性起搏占27.5%(41例次),其中心房按需型起搏(AAI)占10.7%(16例次),房室全自动型起搏(DDD)占16.8%(25例次).结论:生理性起搏,尤其是AAI起搏应用比例偏低的原因有:担心单腔心房起搏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电极固定技术较复杂.临床心内科医师对AAI起搏益处的认识不足也是造成AAI起搏比例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