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学特征, 探索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20例Graves病患者骨髓学及临床参数, 分析不同骨髓学特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单纯粒细胞缺乏症与合并三系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学特征的差异;并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文献。结果相较于骨髓学特征为粒细胞及前体成熟障碍型(Ⅱ型)患者, 再生障碍型(Ⅰ型)患者粒细胞系统各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 淋巴细胞系统比例显著增加[51.00%(41.50%, 75.50%)对22.00%(14.00%, 35.00%),P=0.002],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更长[(6.58±1.68)d对(3.71±1.60)d,P=0.003];相关分析提示, 骨髓粒红比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负相关(r=-0.520,P=0.023), 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622,P=0.004)。相对于单纯粒...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d出现发热,返院复诊,予以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赘生物培养为黄曲霉菌;病例二,心脏术后5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壁赘生物清除,术后赘生物病理提示毛霉菌。2例患者均及时手术清除感染灶并进行规范抗真菌治疗,曲霉菌感染患者抢救无效,毛霉菌感染患者治愈,后者抗真菌治疗强度更大。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预防是关键,治疗要及时、有效,抗真菌药物必须足量、足疗程。 相似文献
43.
从乙酰化率15.3%的市售壳聚糖(Fifteen N-acetylated chitosan,FNC)出发制备酰化率50%的壳聚糖衍生物(Half N-acetylated chitosan,HNC),探讨其在细胞生理条件下与异丁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羟乙基异丁烯(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三元共聚物(MAA-HEMA-MMA)制备微胶囊包埋肝细胞的可行性。微囊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体外表面培养实验相比,生理条件下基于HNC构建的三维正电微环境有利于支持肝细胞的体外功能,且制备的微胶囊在培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及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erum 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FABP) was raised in metabolic syndrome (MS)patients (n= 121) as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n = 120, (14.7±4.8 vs 6.8 ±3. 0) μg/L,P<0.001]. It reached higher level in MS subjects with visceral obesity [(15.7±4.2 vs 12.6±5.1) μg/L, P<0.001]. Serum A-FABP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waist-tohip ratio, fasting insulin, homeostasis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fasting glucose, triglycerides,total cholesterol,and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here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DL-C (r =-0. 448, P< 0.001). 相似文献
45.
本文采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阻滞星状神经节前后脉搏波幅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全组 16例,男 2例,女 14例,年龄 32~ 46岁。雷诺氏病 14例,肢端发绀症 2例, 1周内未用血管扩张药或收缩药。采用高位侧入法 [1],以出现霍纳氏征为阻滞完善, 2%利用卡因 5ml,地塞米松 5mg,维生素 B12 0.5mg,盐水加至 10ml,隔日 1次, 5次为 1疗程,两臂交替进行。采用美国 504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阻滞前和阻滞后拇、示、中指 10、 20、 30、 60、 150、 240及 300min的脉搏波幅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并用心电图… 相似文献
46.
背景:星形细胞对神经元有提供营养、支持及调节突触活性作用,但它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还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质星形细胞对: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以培养的星形细胞与PC12神经元按不同细胞数目比例(50:1~1:1)共同培养,并用其制备的条件培养液培养PC12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快速灵敏的MTT比色法测定PC12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星形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PC12细胞活力(MTT测定的A值由0.255&;#177;0.012提高到0.510&;#177;0.036,P&;lt;0.001),却不能促使:PC12神经元突起的生出。②当将星形细胞与PC12细胞按30:1~1: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既可提高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又可促使其突起的生长;但按50:1~40: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只观察到提高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而无促使其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结论:PC12神经元细胞活力的提高与星形细胞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可溶性因子有关,而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可能是和与星形细胞的直接接触以及二者的细胞数目比有关。 相似文献
47.
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对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星形细胞对神经元有提供营养、支持及调节突触活性作用,但它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还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质星形细胞对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以培养的星形细胞与PC12神经元按不同细胞数目比例(501~11)共同培养,并用其制备的条件培养液培养PG12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快速灵敏的MTT'比色法测定PC12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星形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PG12细胞活力(MTT测定的A值由0.255±0.012提高到0.510±0.036,P<0.001),却不能促使PC12神经元突起的生出.②当将星形细胞与PC12细胞按301~1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既可提高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又可促使其突起的生长;但按501~40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只观察到提高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而无促使其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结论PC12神经元细胞活力的提高与星形细胞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可溶性因子有关,而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可能是和与星形细胞的直接接触以及二者的细胞数目比有关. 相似文献
48.
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序列多态性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肿瘤相关性抗原E6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及同源性。方法采用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对宫颈癌标本中的HPV分型,从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多重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HPV16E6,经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进而分析其同源性。结果5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的检出率为78%,其中HPV16和HPV18型混合感染18例,单纯HPV16型感染15例。含有HPV16型的标本34例中扩增出HPV16E625例。其中178位核苷酸变异较大,变异率为72%,其相应氨基酸均由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结论HPV16E6DNA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在氨基端94~241位,羧基端相对保守,未见变异。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的热点突变为Nt178。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FUS1基因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体外高效感染细胞。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慢病毒载体pSL6-IRES-EGFP中,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将病毒转染BEL7404和DLD-1细胞,观察病毒转染效果。结果: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SL6-FUS1-IRES-EGFP重组子;所包装的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效率〉90%。结论:成功地克隆FUS1基因于慢病毒载体,制备了高效感染细胞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50.
知识分子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合肥市高级知识分子人群中代谢练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对合肥市4726名3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MS及各种代谢异常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人群MS患病率为14.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增加趋势;MS相关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食盐摄入、腌制食品、肉类摄入、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肉类摄入为保护因素。结论 高级职称科研人员中MS患病率状况不容乐观。应作为MS高危人群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