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陈建荣  陆孝道  于进玲  张学利 《重庆医学》2011,40(16):1603-1604
目的探讨严重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严重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措施。结果 22例严重肝破裂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多伴休克,且合并腹膜刺激征,均经剖腹探查确诊。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缝合修补术(14例)、清创性肝切除术(6例)及纱布填塞止血法(2例)。存活20例(90.90%),死亡2例(9.10%)。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27.27%),其中肠梗阻2例,肝内迟发性血肿2例,肝修补后再出血1例,膈下脓肿1例。结论尽早作出诊断并及时手术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ATCS)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ATCS患者30例,参照Lee ATCS分型:脑脊膜膨出修复术后2例、终丝紧张13例、脂肪瘤形成12例、脊髓裂2例、蛛网膜粘连1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显微镜下去栓系手术,对主要症状的缓解、并发症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9年。以腰痛为主要症状患者恢复最佳,优良率为93.8%,其他症状患者分别为下肢麻木疼痛83.3%、下肢运动障碍75%、大小便功能障碍50%,各症状组之间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u检验,P<0.05)。Lee分型各组术后疗效:终丝紧张和脂肪瘤形成组疗效分别为92.3%、91.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u检验,P<0.05)。并发症情况:脑脊液漏2例,强化缝合后自然愈合;硬膜外血肿1例,急诊手术血肿清理,术后效果良。术后2年脊髓再栓系1例,保守治疗,效果差。结论:ATCS手术效果一般较为满意,终丝紧张或脂肪瘤形成,主要症状为腰痛者效果最佳,既往手术脑脊膜修复或者去栓系组且术中发现广泛蛛网膜粘连组术后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AC)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82例AC施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0例完成了LC,12例即刻中转开腹胆囊切除,中转率3.14%.胆囊切除方法依次为顺行267例、逆行59例、顺逆结合方法44例.均行腹腔引流.术后并发症15例,发生率3.93%,分别为剑突下穿刺孔感染化脓9例、腹腔感染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剑突下切口疝2例.无死亡及医源性损伤发生.结论 AC施行LC以症状发作后72 h内最佳 仔细解剖Calot三角、正确处理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以及增粗变短的胆囊管、防止胆囊动脉损伤和避免过深剥离胆囊床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及时中转开腹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及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性 ,2 8岁 ,主因会阴部麻木伴突发二便障碍 40d来院治疗。入院前 40d无明显诱因出现会阴部麻胀 ,偶有钝痛 ,并向周围放射 ,以后出现排尿不净 ,大便次数减少。曾在外院按照“盆腔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给予对症治疗 ,症状无缓解 ,此后二便出现失禁。到我院门诊就医时 ,诊断为“骶骨肿瘤”收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四肢肌力及运动正常 ,没有锥体束征 ,会阴部麻木范围为S1~ 4 ,肛门反射消失 ,带尿袋 ,二便失禁。入院后影像学报告 :骶骨脊索瘤。临床诊断 :1.骶骨脊索瘤 ,2 .骨巨细胞瘤。治疗方案 :一期介入治疗 ,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测量并统计手术前后各时期胸椎后凸Cobb角,分析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5年以上者27例,JOA评分由术前的4.26±0.9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6.33±0.88分,胸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9.60°±2.50°逐渐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41.70±2.81°,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显示术后2年开始胸椎后凸显著增大,而JOA评分逐步下降,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因胸椎后凸明显加大,症状恶化行二次手术。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对于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椎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伴随胸椎后凸的增大远期手术效果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载体,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通过脂质体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组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升高,并且pshuttlehTERT-TRAIL凋亡率高于pshuttle-TRAIL组。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TRAIL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9例ABP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131例,其中行胆囊切除术6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52例,ERCP+EST 5例;胆囊切除+胰包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术5例。结果 非手术治愈8例,死亡1例。手术治愈122例,死亡9例;早期急诊手术54例,死亡6例(11.1%,6/54);延期或择期手术77例,死亡3例(3.9%,3/77),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P的治疗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48~72 h后症状加重,应早期急诊手术。虽然本组研究显示早期急诊手术不增加ABP病死率,但早期急诊手术也不能降低ABP病死率。对病情稳定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再延期或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检测未治疗、未缓解/复发及缓解期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其他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eIF4E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0例AML患者(M2型6例,M3型5例,M4型8例,M5型10例,M6型1例),11例AML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和20例非肿瘤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eIF4E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eIF4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未治疗及未缓解/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eIF4E表达水平(7.098±5.544)%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0.248±0.163)%(P<0.01)和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0.964±0.312)%(P<0.01),各AML亚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尽管M4、M5亚型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非白血病患者与缓解患者比较,eIF4E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eIF4E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出现高表达,并随着疾病的缓解而明显降低,因此eIF4E有可能作为监测白血病进展的一项参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死亡率4.0%(22/553).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9例(40.9%)和电解质紊乱5例(22.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呼吸、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与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危险因素有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结论 高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重、合并呼吸或心血管系统以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CI).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53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discuss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death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by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early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was 4.0% ( 22/553 ). The main causes of the early death w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nine patients (40.9%)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 in five (22.7%).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everity, complications in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digestive systems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as well as tracheotomy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 P < 0, 05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ervical SCI severity, complications in respiratory,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as well as tracheotomy. Conclusion Severe cervical SCI, combined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tracheotomy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he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