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血液病远程多媒体医疗系统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血液病诊断的特点,以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核心专家系统,并且利用现有的多种通信网络平台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方便迅速的血液病远程多媒体医疗系统,实现诊断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50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缓解、部分缓解、复发时Fbg、D-D、AT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F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复发组Fbg水平较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D-D水平较对照组、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较对照组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AT活性较对照组及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Fbg、D—D、AT活性,可评估血液病患者凝血功能,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3.
背景:国外有报道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及总生存期相当,但两种疗法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入选2004-07/2010-10在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行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及行免疫抑制疗法的16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每3个月定期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在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脱离输血时间,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个月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免疫抑制疗法组,但治疗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免疫抑制疗法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6%与8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功能健康状况均提示良好,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4.
11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凝血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凝血酶(AT)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T活性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AT活性的差异,分析初发、缓解、未缓解、复发不同阶段AT活性的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Ⅱ、Ⅲ期患者AT活性较Ⅰ期患者降低(P<0.05),初发组、部分缓解组、复发组较缓解组AT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复发组白蛋白较缓解组降低,初发组、复发组、部分缓解组β2-MG、球蛋白及LDH均较缓解组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T活性水平与β2-MG的变化具有相关性(r=-0.441,P<0.05);AT活性水平与白蛋白、球蛋白及LDH水平的变化无明确相关性。结论:AT活性不仅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凝系统功能,也可反映患者整体病情变化,而且AT活性水平变化与β2微球蛋白具有相关性,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116.
1985年以来,我们对92颗因外伤冠折的前牙用自体断冠行再接修复,经3年~5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外伤性断牙92颗。男67人断牙81颗;女性8人断牙11颗。上中切牙76颗,上侧切牙14颗,下中切牙2颗。切端2/3以上断牙23颗,颈1/3断牙69颗。92颗断牙牙髓均已暴露,牙根无松动,x线显示无根折,并作根管治疗。患者就诊时均保留了完整的无明显裂纹的断裂部分牙冠。  相似文献   
117.
118.
1引言 1856年德国医生Lissauer首先应用含砷的Fowler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的先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0世纪早期,全身或脾区照射有效地控制CML的症状及体征,在其后的50年里作为标准方法沿用.20世纪50年代,口服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证明比放射治疗有效,成为当时的主要方法.20世纪70年代羟基脲因毒性低取代了白消安.20世纪80年代,对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治疗CML的理想用药,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部分CML患者可以治愈.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使CML疗效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启国 《新医学》2001,32(11):652-653
1引言1856年德国医生Lissauer首先应用含砷的Fowler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的先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0世纪早期,全身或脾区照射有效地控制CML的症状及体征,在其后的50年里作为标准方法沿用。20世纪50年代,口服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证明比放射治疗有效,成为当时的主要方法。20世纪70年代羟基脲因毒性低取代了白消安。20世纪80年代,对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治疗CML的理想用药,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部分CML患者可以治愈。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使CML疗效不断…  相似文献   
120.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为我国新发生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有凝血异常、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等多项血液系统异常表现,易与血液系统疾病混淆,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