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化疗、放疗及缺氧抵抗性,同时具有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和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乃至转移﹑复发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和微环境的调控,为临床靶向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研究及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疝修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由聚丙烯丝网制成的巴德疝塞(Bard mesh plug & patch)和普理灵疝装置(poly propylene prolene hernia system, PHS)为修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999年8月~2002年12月行巴德疝塞修补术60例(Plug组), 2003年1月~2004年6月行普理灵疝装置修补术60例(PH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各例于术后7~18h进食,术后32~48h下床活动。Plug组和PH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2min和53min;平均住院日期分别为3.2d和3.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7%(7/60)和6.67%(4/6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2~43 d均无复发。Plug组随访率90%(54/60),PHS组随访率95%(57/60)。结论:Bard疝塞及prolene疝装置都能很好地对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但因修补的原理不同而各具特点。Bard疝塞对于腹膜较薄或腹膜与腹横筋膜粘连严重但腹横筋膜缺损不太大的较为适用;prolene疝装置则对腹横筋膜或疝环缺损大和较瘦病人更为适宜,而且对耻骨肌孔进行完整修补,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急性组表现为上腹部、脐周及全腹部绞痛或胀痛,慢性组表现为腹部及脐周胀痛,且急性组血白细胞、体温显著高于慢性组(P均0.001)。两组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根据病情分别行小肠切除术、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及药物抗凝治疗等,急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病死率为5.2%,慢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5.7%,病死率为4.3%。结论 CTA是确诊SMVT的首选手段,并能明确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远期血栓复发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是SMVT的主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4.
胃平滑肌肿瘤2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5~1997年共收治胃平滑肌肿瘤24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3例,女11例。胃平滑肌瘤(LM)8例十’平滑肌肉瘤(LS)16例。LM的发病年龄30~68岁,平均48.6岁;LS的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54岁。腹痛16例,黑便11例,腹部包块9例,体重减轻5例,恶心呕吐4例,呕血2例。二、辅助检查及肿瘤位置、生长方式24例行钡餐检查.12例发现异常。18例行胃镜检查,16例发现局部异常。12例取活检,仅1例获得确诊。20例行B超检查,14例探及包块。15例位于胃体,6例位于胃底,3例位于胃窦。胃肉型6…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DSA导引下应用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实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原位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后失功能或移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中位年龄58岁,均在DSA导引下经超滑加硬导丝更换透析导管。评价手术成功率、透析导管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为导管功能不良,经超声或造影确诊为导管内血栓形成,抗凝和溶栓治疗无效;2例为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于原位成功完成透析管更换,透析导管血流量由术前(135.5±30.8) mL/min显著改善为术后(265.8±25.6)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除局部疼痛外,未发生纵隔血肿、气胸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透析导管通畅率为100%,无导管功能不良、移位及感染等发生。结论 DSA导引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更换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共转染小鼠B7-1和CD1D 基因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的免疫应答。方法:将表达B7-1和CD1D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包装细胞系,然后转染入胰腺癌细胞。用PCR和Western方法鉴定细胞表达;用B7-1和CD1D 阳性的细胞在体内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结果:B7-1和CD1D 阳性的细胞在同基因小鼠体内能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结论:B7-1基因和CD1D 基因共转染肿瘤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可能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