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术后并发症,而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tory small bowel obstraction,ERISBO)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其一般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1~3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对腔内激光术(EVLT)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接受EVLT治疗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24,发生DVT)和NDVT组(n=62,未发生DVT),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微创刨吸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46例70条腿大隐静脉曲张,其中25例38条腿行大隐静脉抽剥术(对照组),21例32条腿行微创静脉曲张刨吸术(微创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数、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及切口数明显减少、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愈率为71.9%,微创刨吸术治愈率为93.1%,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刨吸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29例肿瘤距齿状线3~5cm中晚期直肠癌患者,5周内分25次接受总量37.5~45.0Gy放疗,期间121服希罗达750mg/m^2,2次/d;放疗5—7周后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放化疗耐受性良好,总显效率为79.3%;19例患者成功保留肛门,其中根治17例;术后3~7周康复出院,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肛门功能良好。认为术前放疗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直肠癌肛门保留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经腔内膈绝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入我院。从最初发病到并发症的出现的3年内,共发生了2次支架远端再发内膜破裂及1次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在外院及我院先后行2次开胸手术、2次腔内隔绝术,病情恢复良好,随访1.5年病情稳定。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预防与治疗重点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合的覆膜支架及远端限制性裸支架,以保障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适用于血液动力学研究的犬肾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模型,并进行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评估。方法:选取健康雌性比格犬14只,其中7只采取传统静脉补片方法建立假性动脉瘤作为对照组,另外7只采取新的“袋状”静脉补片方法建立假性动脉瘤模型作为实验组。并于术后即刻、7、14 d及30 d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后7 d行彩超检查,对其进行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评估。结果:实验动物存活率100%。对照组在术后即刻、7、14、30 d时局部管壁扩张率分别为(6.11±2.38)%、(26.14±7.14)%、(63.42±12.77)%、(88.26±14.42)%,实验组在术后即刻、7、14、30 d时局部管壁扩张率分别为(199.39±14.92)%、(216.83±14.68)%、(239.30±16.75)%、(266.30±16.48)%。在各观测点上,实验组较对照组管壁扩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袋状”静脉补片法建立的犬肾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模型在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方面更加符合人体假性动脉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系统地回顾多层裸支架技术的最新的进展,归纳出其在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初步使用规范。 数据来源:以“multilayer stent” 或“cardiatis”为关键词在pubmed及ELSEVIER 数据库上进行搜索得到大部分数据。相关的论著及网站(Cardiatis 公司提供)也同时被纳入分析的数据中。 研究选择:有良好对照,相对大规模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以及部分有意义的个案报道被纳入研究范围。 结果:共有23篇相关文献报道多层裸支架技术。最近问世的Cardiatis多层裸支架旨在建立一个主动式血流调节屏障,其可以在保持分支动脉通畅的条件下诱导瘤腔内血栓化,同时又保留了裸支架柔顺性及输送系统小口径的特点。目前,一系列成功的病例已经初步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论:多层裸支架技术为腔内治疗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以及血液动力学研究以对其长期的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多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30例行多次TACE联合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并排外胰、肾、肾上腺、血管等的肿瘤。由于其部位深在,比邻关系复杂,早期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所以早期很难发现。我院1985~2003年手术治疗PRT32例,对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下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下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结果:下肢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在术前误诊为假性动脉瘤,术中发现为血供丰富之实性肿瘤,予扩大切除。组织病理学提示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核分裂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CD34、CD31、vimentin阳性;而SMA、CK、S-100、desmin蛋白阴性,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需与假性动脉瘤、转移性癌、血管肉瘤等鉴别。因其有潜在恶性,故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