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341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844篇
预防医学   26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01篇
  5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川  王凯  王豪  张力  胡富贵  左川  刘浩  徐军  邓林  向乾虎 《四川医学》2020,41(4):354-360
目的评估Notch配体Dll-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Dll-4在膀胱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目标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10例正常膀胱镜体检组织作为对照。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分析Dll-4表达同膀胱癌,肿瘤大小、级别、复发及转移、预后的关系,并且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Dll-4在膀胱癌组织中检测,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ll-4在高级别肿瘤中表达较低级别明显增高,但在RT-PCR及Western-blot检查中未见明显差异,Dll-4高表达同肿瘤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ll-4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同时Dll-4作为潜在的膀胱癌靶向治疗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总结应用舌正中岛状瓣修复口底缺损的经验。方法:5例中小型口底缺损患者采用舌正中岛状瓣修复重建。在舌背正中部位制备舌肌黏膜瓣,通过切开舌尖或舌组织隧道以岛状瓣的方式转移修复口底缺损。结果:5例患者术后舌瓣均成活良好,无舌瓣坏死,1例术后一侧舌尖部分坏死。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舌正中岛状瓣是一种修复中小型口底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肾肿瘤患者23例。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9例,后腹腔镜下9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术后第1、6个月复查CT或MRI,肾肿瘤冷冻区域呈梗死、无信号增强、逐渐消散等演变过程。23例均未见出血、皮肤冻伤、感染、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5~48个月,平均28.5个月。21例健康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和复发;死亡2例。开放手术治疗者5例,其中左肾平滑肌肉瘤1例于术后1.5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CT引导下治疗患者,1例肿瘤直径为8cm者术后10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恶性肾肿瘤技术可靠、创伤小、安全性高,是治疗孤立肾肾肿瘤或无法手术肾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新手段,对于小的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患者,男,31岁。因左颌后区肿物术后20 d于2012年1月10日入我院。患者于2011年11月20日无意中发现左颌后区肿物,约3 cm ×3 c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质硬,无触痛,无面麻,2011年12月9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查腮腺区增强CT(见图1A和图1B)示,左侧腮腺深叶区域、颈鞘外侧、乳突尖下方可见等密度软组织实性占位,病变边缘不清,与腮腺深叶之间无明显分界,腮腺增强扫描见病变区域不规则强化,腮腺深叶边缘不规则不清晰凹陷,病变下方可见4枚肿大淋巴结。未见骨质破坏征象。于2011年12月20日在全麻下行“左颌后区肿物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术中打开腮腺背膜见肿物位于腮腺后部,胸锁乳突肌前缘,质硬,与胸锁乳突肌粘连,向上至乳突下方,与乳突粘连,内面与副神经、颈内静脉紧邻,向下与二腹肌后腹粘连,见颈部一肿大淋巴结,约0畅5 cm ×0.3cm 大小。  相似文献   
115.
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也将迎接新挑战。新的一年,吉林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吉林建设为主线,补短板、解难题、促发展,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能力,巩固新时代下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软骨模块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取新西兰兔10只,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加入生长因子(含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0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以及1%ITS-A。培养第2,4,6,8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法在酶标仪上检测吸光度值表示细胞增殖。于培养7,14d行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及Ⅱ胶原免疫组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加入生长因子诱导培养,于培养7,14,21d行形态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10只均进入实验结果分析。①四甲基偶氮噻唑法测定培养第6和8天后,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吸收度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0.4554±0.0206,0.5348±0.0169;对照组:0.4270±0.0255,0.5057±0.0368,P<0.05)。②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周围有蓝色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中培养,Masson染色可见胞浆及细胞周围有胶原的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细胞代谢旺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模块体外培养系统中,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相容性好,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增殖,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专项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牙周炎患者口腔、外周血及龈沟液(GCF)炎性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CHD合并牙周炎患者45例。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口腔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冠心病治疗,口腔干预组另接受了口腔专项干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了口腔、外周血及GCF处炎性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类口腔及牙周相关指标接近,治疗后口腔干预组的PD、CAL、M、SBI及OHI-S均明显好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水平接近,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口腔干预组的IL-1β、IL-6、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F处炎性标识指标水平接近,治疗后口腔干预组GCF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5~0.01)。结论专项干预可明确改善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牙周炎患者口腔、外周血及龈沟液(GCF)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8.
张力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63-466
产后出血迄今仍然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孕产妇死亡人数为289 000人,产科出血仍然占死因第一位(27%)[1]。且近年各国文献还表明,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3]。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子宫按摩或按压、保守性手术、血管栓塞、子宫切除等方法[4-5]。其中药物配合子宫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