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肝炎、肝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在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肝纤维化的情况,探讨肝炎致肝硬化的机理.方法:用ELISA检测TIMP-1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同时检测HA、PCⅢ、CⅣ、LN.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的含量与肝炎组相比显著增加,TIMP-1与HA、PCⅢ、CⅣ、LN呈明显正相关.结论:TIMP-1在血清中的含量可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在居民中的分布特点、患病情况及其相关性,为防治NAFLD及MS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两对半(HBV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以及HBVDNA,比较在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患者中HBV.LP与HBVDNA的检出率,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LP和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例小三阳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52%[(65+53)/143];(3)HBV—LP吸光度(A值)与HBVDNA呈正相关关系(r=0.98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与HBVDNA有较高检出一致率,HBV—LP用于临床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特别是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韭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韭菜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方法:应用柱层析净化技术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并采取程序升温模式和不分流进样方式在μ-ECD检测器上同时测定韭菜样品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组分。结果: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离效果较好,其线性范围较宽,并在此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方法的最小检测限低于1.00μg/L(0.214-0.904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2.48%-8.05%),其加标回收率在86.26%-102.64%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满足韭菜样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要求,同时对其他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中国特有红树植物海南海桑内生真菌Bionectria ochroleuca HHS11102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及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海南海桑内生真菌Bionectria ochroleuca HHS111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Lasiodiplodin (1)、(R)-de-O-methyllasiodiplodin (2)、(5S)-5-hydroxylasiodiplodin (3)、 (5R)-5-hydroxylasiodiplodin (4)、methyl (E)-11,12,15-trihydroxyoctadec-13-enoate (5)、对羟基苯乙醇 (6)、对羟基苯乙酸甲酯 (7)。化合物1和2分别对白色念珠菌和青枯雷尔氏菌具有抗菌活性,且分别对SGC-7901和K-562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1 ~ 4为首次从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分离自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海南海桑内生真菌Bionectria ochroleuca HHS111023能产生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