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常廷民  李秀敏  张利利  靳玉红 《江苏医药》2013,39(12):1457-1458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ESD治疗的247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发生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253处病变,中位大小3.18cm、手术操作时间63.28 min.术后17例(17处)病变发生出血,出血发生率6.88%.其中,术后24 h内发生者10例,l周内发生5例,1周后发生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大小和手术操作时间是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是引起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胃黏膜病变大小是导致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要密切注意病变较大的患者有术后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siRNA和AEG-1 siRNA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后48 h,将细胞分为未转染组、siRNA对照组和AEG-1 siRNA转染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SGC-7901细胞中AE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的分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未转染组和siRNA对照组比较,AEG-1 siRNA转染组胃癌细胞中AEG-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未转染组和siRNA对照组比较,AEG-1 siRNA转染组AEG-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未转染组和siRNA对照组比较,AEG-1 siRNA转染组转染AEG-1后的24h及其后续的各个时间点,SGC-7901细胞的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均P<0.05).AEG-1 siRNA转染组中G0/G1期细胞数比例[(61.26±1.25)%]显著高于未转染组[(46.17±1.91)%]和siRNA对照组[(46.46±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EG-1表达水平下降可使cdk2和cyclinD1表达水平下降以及p2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AEG-1表达水平下降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可能与cdk2、cyclin D1和p21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375)属于高度保守的miRNAs家族,可通过调节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75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近年miR-375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miR-37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 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 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ESCCBroderⅠ级、BroderⅡ级和BroderⅢ级患者各200例,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 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检测PPAR-γ2 基因-C34G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 多态性。采用14C-UBT 检测受检者H. Pylori 与14C 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 Pylori 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对-C34G、-C242T 多态性与H. Pylori 感染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 E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34G (GG)和-C242T(TT)基因型在ESCC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另外在-C34G(CG)和-C242T(TT)之间、-C34G(CG) 和-C242T(CT)之间及-C34G(GG)和-C242T(CT)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H. Pylori感染者患ESCC的风险性均 明显增高。H. Pylori感染与-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 结论携带-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的个体属ESCC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 Pylori感染 的交互作用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 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LSCC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在改善食物过敏动物肠道屏障功能、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对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无受试蛋白喂养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 分别于0、3、9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卵清蛋白(OVA),SEB+OVA; 并于第7、14天给予OVA灌胃.在SEB+OVA致敏组的基础上设立自然恢复组、双歧杆菌作用组、思密达作用组、双歧杆菌+思密达共同作用组,第15天开始分别经灌胃给予不同的药物,连续7 d,每日1次.培养法分析粪便菌群,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IgE、IL-4、INF-γ含量.对肠系膜淋巴结(MLN)及肝、肾、肺组织进行培养以探讨有无细菌移位(BT)发生.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与SEB+OVA实验组相比,双歧杆菌作用组小鼠血清IgE、DAO含量(A 值)、血清IL-4(51.314±3.785 ng/L vs 69.980±9.103ng/L,P<0.05)含量显著降低; 血清INF-γ水平显著升高(194.281±12.144 ng/L vs 133.875±33.822 n g/L,P<0.05); 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5.778%±0.773% vs 4.216%±0.439%,P<0.05); 肠道固有菌群中益生菌乳酸杆菌的含量(6.670±0.443 vs 5.654±0.289,P<0.05)、双歧杆菌的含量(8.611±0.295 vs 7.491±0.339,P<0.05)显著升高,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的含量(5.364±0.537 vs 6.718±0.267,P<0.05)、类杆菌的含量(7.427±0.544 vs 8.606±0.317,P<0.05)显著降低; MLN及外周器官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12.5% vs 37.5%,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7.
38.
妥布霉素滴眼液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妥布霉素滴眼液抗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兔眼损伤金黄色葡萄菌性结膜炎兔眼损伤化脓性链球菌性结膜炎及兔眼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兔眼损伤绿脓杆菌性角膜炎进行了研究。结果:0.3%妥布霉素滴眼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动物感染模型,感染性结膜炎和感染性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给药5d后细菌培养转阴率100%。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比较95%酒精湿敷与95%酒精加止痛消炎软膏湿敷两种治疗输液外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病人分别采用95%酒精湿敷和95%酒精加止痛消炎软膏湿敷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湿敷后的疗效。结果:95%酒精加止痛消炎软膏湿敷的有效率高于单纯95%酒精湿敷的有效率,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95%酒精加止痛消炎软膏湿敷能够有效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比单纯95%酒精湿敷效果优越,临床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