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6例肺癌脑转移伽玛刀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祥  刘孝伦  詹道锋 《医学信息》2007,20(12):2103-2105
目的评价伽玛刀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B型伽玛刀治疗系统,对4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瘤病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给予不同的用边剂量进行伽玛刀治疗.同时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伽玛刀治疗前,先给予全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6-26个月,平均14个月。伽玛刀治疗后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腺癌56个肿瘤完全缓解46个(82.14%),鳞癌39个肿瘤完全缓解34个(87.17%),小细胞癌21个肿瘤完全缓解20个(95.23%)。生存期:6个月生存率;腺癌68.18%(15/22),鳞癌66.6%(10/15),小细胞癌77.78%(7/9)。12个月生存率腺癌27.27%(6/22),鳞癌33.33%(5/15),小细癌44.44%(4/9)。结论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伽玛刀治疗时给予不同的月边剂量。来源于肺腺、鳞癌脑转移瘤的病人伽玛刀治疗前可不加全脑放疗。而小细胞癌来源者则应给予全脑放疗后再进行伽玛刀加量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联合常规放疗在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4月— 1997年 9月 7例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其中 2例应用γ 刀立体定向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3例应用X 刀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2例应用常规放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γ 刀、X 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治疗结束后 4例患者肿瘤消失 ,1例肿瘤明显缩小 ;2例行常规放疗联合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者 ,治疗结束后肿瘤均明显缩小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度恶心呕吐 ,白细胞下降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1例患者因严重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终止治疗 ,于 5个月后出现脊髓转移。 2例随访 2 6个月 ,1例随访 18个月 ,2例随访 12个月 ,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联合常规放疗能有效控制肿瘤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可能成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单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流出道室性早搏(OT-PVC)检出率,分析其基本特征。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本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就其中OT-PVC患者情况及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患者5 545例,检出OT-PVC 160例,占2.89%,其中男性62例(38.75%),女性98例(61.25%)。(50~60)岁年龄段患者38例,占3.53%,高于其他年龄段。71例OT-PVC患者(44.38%)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依次为T波倒置、ST压低、心房颤动、左房负荷异常及房性早搏。分析发现这71例患者与未合并上述心电图异常的89例OT-PVC患者相比平均年龄偏大[(62.2±12.0)岁vs(46.4±16.3)岁,P0.05]。结论单中心心血管病门诊就诊人群心电图OT-PVC检出率为2.89%,其中(≥50~60)岁人群的OT-PVC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OT-PVC患者更易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分析 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方法以 GoPubMed 为检索工具,检索 Medline 数据库中收录的 BrS 相关的研究文献(1992-01-01—2015-12-31),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研究主题等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20篇,文献数量自1998年后呈逐渐上升趋势,近3年达到相对的研究高峰。文献发表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386篇,17.39%)、日本(353篇,15.90%)、法国(133篇,5.99%),中国排在第11位(53篇,2.39%)。发文量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荷兰阿姆斯特丹(80篇)、日本东京(70篇)、美国尤蒂卡(58篇)。中国城市中,北京发文最多,全球排名第36位(13篇);南京、广州次之,全球排名并列第43位(7篇)。前三位杂志分布依次是 Heart Rhythm(144篇)、Journal of Cardiovasular Electrophysiology(143篇)、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90篇),三者占发文总量的16.98%。BrS 研究主题词主要集中于基因、心电图表现、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 ICD 植入等。结论BrS 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研究应在整体质量和数量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房间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对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248例PAF患者连续随访2年,根...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山羊模型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山羊,体重相仿,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A组)6只,Af模型组(B组)6只,Af模型复律组(C组)6只,3组均行开胸手术,左心耳缝入起搏电极,A组不起搏,B、C组持续快速心房起搏3个月形成Af模型,3个月后处死A、B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C组停止起搏,予心律平静脉注射或加用直流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之后处死C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用ELISA法测定各组心肌标本中醛固酮水平.C组在Af前、Af后3个月、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各留取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醛固酮水平.结果:C组心肌组织醛固酮水平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房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醛固酮水平呈递减变化.结论:Af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介绍组织模体比、中心离轴比、射野输出因子的数据采集。方法:把半导体探测器放入IBA三维水箱设定的深度,对6 MV的射线进行数据收集,把12种不同准直器测量的数据经过软件处理输入到主工作站。结果:经过比对测量的射波刀临床数据,除了在0 mm处TPR数据有较大的误差外,大部分误差都在2%以内。结论:测量的数据与射波刀以往的经验数据线性拟合度很好,误差在1%以内,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8.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Epsilon波的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e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Methods The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2 patients [24 men, mean age (42.3±13.3) years] with ARVC using three different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recording methods: standard twelve leads ECG (S-ECG), right precordial leads ECG (R-ECG) and Fontaine bipolar precordiai leads ECG (F-ECG). The Epsilon wave was defined as wiggle, small spike wave and smooth potential between the end of the QRS complex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ST segment. Results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7.5%, 37.5% and 50.0% patients with ARVC by S-ECG, R-ECG and F-ECG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s derived from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were similar(P > 0.05). The Epsilon wave was only detectable by S-ECG in one case, by R-ECG in three cases, and by F-ECG in five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was 50.0%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R-ECG (SR-ECG), 56.3%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F-ECG (SF-ECG), and 65.6% by combined use of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SRF-ECG). 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SF-ECG (56.3%) and SRF-ECG (65.6%) than by S-ECG alone (37.5%, all P <0.05). Most Epsilon waves detected by the S-ECG, R-ECG and F-ECG were small spiked waves.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S-ECG, F-ECG and R-ECG could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VC.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对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前瞻性观察术后第3天、1、2、3、6及12个月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舒张功能[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的变化。术后相应随访时间点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判断房颤是否复发。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59.7±9.1)岁。术后第1、2、3、6和12个月LAD分别为(42.5±4.2)mm、(41.4±4.2)mm、(40.7±3.8)mm、(40.0±3.6)mm及(40.2±3.8)mm,较术后第3天(46.7±4.1)m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2个月LVESD较术前明显降低[(29.8±2.5)mm对(32.4±4.8)mm,P=0.02],但术后第1、2、3、6和12个月的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P=0.83、P=0.90、P=0.54、P=0.76)。术后第2、3、6和12个月时LVEF(66.3%±5.0%,66.7%±5.9%,66.6%±5.9%、68.7%±4.5%)与术前(62.2%±7.0%)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2、P=0.001);术后第2、3、6和12个月LVEF与术后第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P=0.54、P=0.57、P=0.10)。术后第1、2、3、6及12个月E/A(1.2±0.6、1.3±1.0、1.1±0.6、1.1±0.3、1.1±0.4)与术后第3天(2.4±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样,术后第1、2、3、6及12个月的E/e′(11.7±3.5、11.1±3.9、10.9±3.0、11.6±3.2、12.0±3.3)与术后第3天(14.7±4.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P=0.002、P=0.0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术后1年复发,再次消融均成功。1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失访。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术后第1个月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 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 7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