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病例1,男,63岁,已婚.患者因“发热、头痛、意识障碍20 d”于2011年8月1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经腰穿等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拜复乐、激素”等治疗,患者体温下降,复查腰穿较前好转,但肝功能ALT、AST增高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专科检查:嗜睡、面具脸,表情淡漠.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齿轮样增高,腱反射亢进.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检查不配合,巴氏征阴性,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脑电图广泛重度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PSC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桃核承气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中因失访脱落1例,最终纳入49例;桃核承气汤组中因依从性差及失访脱落3例,最终纳入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基础治疗联合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桃核承气汤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估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桃核承气汤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组(u=2.418,P=0.016)。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SDSVD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桃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卒中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TOAST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不同危险因素的比例,同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卒中严重程度.结果 女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69.24±10.44vs67.38±11.00 P<0.05).男性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6%和57.9%,高于女性的 6.5%和26.9%(P均<0.05).女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89.6%、25.2%和9.1%,高于男性的86.1%,16.9%和5.3%(P均<0.05).在不同亚型中,女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比例高于男性(58.3%vs49.2%,P<0.05).女性 NIHSS7-14分和>15分的比例分别为42.9% 4.9%,高于男性的34.9%和 2.0%(P均<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常见危险因素及卒中类型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耳穴埋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第2周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耳穴埋籽对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疼痛剧烈、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等特点,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1]>.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月经周期性偏头痛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2]>.西医治疗本病常用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类、麦角胺类、止痛剂、镇静剂及5-HT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多数患者近期止痛效果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瘀热"病机对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瘀热组和非瘀热组,于发病时、病程第11、21天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量、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瘀热组第0、11天时脑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非瘀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瘀热组第0、21天时中风病类诊断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非瘀热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瘀热患者较非瘀热患者脑出血量大、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调查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机证素的分布、演变情况,揭示"瘀热"病机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按照"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证素诊断量表",采用多时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 028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5个时间点(入院时,病程第3、7、14、21天)8个病机证素(瘀热、风阳、火热、痰热、痰湿、瘀血、气虚、阴虚)的分布、演变情况。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时间点瘀热比例均高于其他病机证素,风阳、火热居前位。将各病机证素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为病理本质,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风、火、痰源于瘀热搏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脏腑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脏腑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4例,采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治疗。于治疗后21 d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高于对照组的72.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脏腑型,在缓解病情、减轻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改善预后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按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增加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期脑梗死恢复期,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