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境内主要水系长度及途经范围,选取分布在率水水系的溪口镇杭溪村、碜溪村,鹤城镇渔塘村,汪村镇汪村和山斗镇山斗村,以及横江水系的蓝田镇儒村共 5 个乡镇 6 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对溪蟹、人群和犬的并殖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6 个调查点共捕获溪蟹 324 只,其中 65 只感染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 20. 06%;横江水系调查村溪蟹感染率高于率水水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7. 802,P<0. 05)。 汪村和儒村共检测 515 人,其中阳性 39 人,人群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为 7. 57%,不同性别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 614,P>0. 05);汪村、儒村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 124,P>0. 05);≥35 岁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35 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 969,P<0. 05)。 汪村和儒村的犬粪中均检测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检出率为 19. 23%(5 / 26)。 结论 安徽省休宁县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等级为Ⅲ级。 应加强居民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做好犬类监测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并殖吸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2.
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以上,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耕牛感染率仍较高,滩地污染相当严重,血吸虫病流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分析和县陈桥洲及铜陵铁锚洲钉螺和植被分布情况,以及对三峡建坝后两洲滩水位变化规律的预测,认为水位变化对钉螺分布范围及滩貌结构影响可能较小,但人畜上滩活动机会和受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4.
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宜选择“人畜化疗 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可加上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 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 健康教育 易感带灭螺 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相关环境生态例子的影响。方法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工稃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观察环境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测定土壤水分、温度、硬度及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等的含量,比较分析林地和草滩有螺环境中柑芙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3个试点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平均草本高度和土壤硬度均高于草滩环境,但平均草本盖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低于草滩环境。林地环境土壤pH值趋于碱性化,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锌等成分含量均低于芦苇滩环境,有效锰成分林地环境则高于芦苇滩环境。结论林业血防工程对环境生态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环境因子向不利于钉螺孳生繁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徽省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的相容性,探索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原因.方法 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只.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以相同方法感染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22~24℃温度下饲养90d.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在1:20组和1:40组中,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被日本血吸虫成功感染,而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感染成功.至观察期结束时,无论是自然死亡率还是感染后死亡率,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均显著低于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P<0.05),而后两地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当地钉螺与日本血吸虫不相容可能是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预警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变化趋势与规律,为2009年血吸虫感染高危地区提供预警信息。方法收集2009年80个国家级监测点及36个综合防治试点钉螺解剖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并结合2007~2008年监测点和综合防治试点人群、家畜病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感染性钉螺与2007~2008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江西省的鄱阳湖西南岸疫区以及湖南、湖北省的洞庭湖及长江沿岸的部分疫区。2008年人群感染率为0.67%,较2007年的0.92%有所下降,其中湖南、湖北及江西3省仍有大部分疫区村人群感染率〉1%。2008年家畜感染率为1.62%,较2007年的2.90%有所下降,其中湖南、湖北及江西3省仍有部分疫区村家畜感染率〉3%。结论鄱阳湖西南岸以及洞庭湖和长江沿岸的部分疫区感染螺分布集中,人群和家畜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湖南、湖北及江西3省部分疫区疫情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环境相对孤立的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铜陵县老洲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家畜圈养”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常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连续对全乡螺情及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2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年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以下;阳性螺环境数减少了75%,阳性螺密度降为0.0005只/0.1m^2,下降了96.67%。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10.
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9~57岁,平均37.6岁。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1型21例,C2型3例,C3型9例。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4例,Ⅱ型3例)。有21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和12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 h~7 d,平均3 d。[结果]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5.6个月。31例于术后19周内骨折骨性愈合。骨折延迟愈合2例。肘关节功能按Morrey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7例,差2例。术后伸肘肌力为4~5级。[结论]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安全有效。保护桡神经和尺神经、预防性植骨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