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目的 分析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HIV基因型构成,比较感染者不同HIV亚型亚簇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钦州市2016—201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对感染者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和亚型亚簇判定。采用Kruskal-Wails H秩和检验比较三种主要HIV亚型感染者的首次CD4,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主要HIV亚簇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 666例HIV感染者。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三种主要亚型的构成比分别是56.7%(945/1 666)、9.3%(155/1 666)和27.4%(457/1 666),其首次CD4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分别是146(37,308)、254(181,375)和218(112,348)个/μL。CRF01_AE (Cluster 1)和CRF01_AE (Cluster 2)亚簇的构成比分别是10.4%(174/1 666)和42.0%(700/1 666),其首次CD4的M(P25,P75)分别是185(43,344)、128(34,293)个/μL,CRF01_AE (Cluster 2)毒株同国内和越南的参考株成簇。CRF01_AE感染者的首次CD4低于CRF07_BC和CRF08_BC感染者(Z=-6.32, P<0.05; Z=-6.05, P<0.05);CRF01_AE(Cluster 2)感染者首次CD4低于CRF01_AE(Cluster 1)感染者(Z=-1.98, P<0.05)。结论 2016—2018年钦州市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中以CRF01_AE为主,其首次CD4低于其他亚型;该亚型中Cluster 2亚簇构成比最大,其首次CD4低于Cluster 1亚簇;以Cluster 2为代表的CRF01_AE基因型毒株在当地造成的艾滋病流行危害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案,调查分析深圳HIV感染者的病毒株耐药突变情况,并分析耐药株传播水平的3年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连续3年系列横断面调查,于2008年至2010年,每年采集<25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 pol区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2008年检测耐药传播率为0(0/45),2009年检测耐药传播率上升至6.1%(3/49),其中1份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T215S),2份对蛋白酶抑制剂出现耐药(M46L);2010年检测耐药传播率为4.0%(2/50),其中1份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T215S),1份对蛋白酶抑制剂出现耐药(M46I)。所有耐药株均来自经性传播人群,其中,蛋白酶抑制剂耐药株全部来自男男性行为人群。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株全部属于重组亚型CRF07_BC,而蛋白酶抑制剂耐药毒株全部属于CRF01_AE。结论深圳地区HIV-1耐药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度传播水平,应该为深圳地区发现的HIV感染者提供耐药检测,尤其是针对性传播人群。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广西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的研究,了解当地HIV耐药毒株传播的水平。方法通过序贯抽样的方法,采集70例2007年8-10月新确证的、年龄在15~25岁的HIV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使用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部分基因片段,并进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得到47条序列,其中有1份在蛋白酶区发生主要耐药突变M46L,可引起对ATV和NFV的低水平耐药性;在反转录酶区存在T69NT突变,仅引起对d4T和DDI的潜在耐药性。根据WHO HIV耐药警戒线监测方法判断,广西HIV耐药株属于低传播水平(<5%)。结论广西HIV新近感染者中已有HIV耐药株的传播,但是目前传播水平还较低,应继续开展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省际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传播特征,为实施精准防控进而减少HIV-1在我国的流行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2018年当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进行抽样调查。收集血样并提取病毒核糖核酸,获得pol区部分片段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HIV-TRACE构建分子网络并筛选出跨省分子簇。结果共调查31个省市,获得符合要求的序列4276条;在1.5%基因距离阈值下共鉴定出375个分子簇,入网序列52.4%(2241条);跨省分子簇39个,入网30.4%(1300条)。跨省分子簇66.5%(865/1300)为CRF07_BC,跨省传播更倾向于形成大簇传播。仅在省内分子簇出现的感染者占22.0%,处于跨省分子簇者是仅在省内分子簇者的1.38倍。跨省传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7个(P均<0.05);深圳、广东、陕西是我国HIV-1跨省传播排在前列的地区。结论CRF07_BC在跨省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处于跨省传播簇中的感染者超过了单纯省内簇中的感染者,各省市间人员的流动对我国艾滋病疫情的传播扩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对后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安徽、河南等7个地区选取97例病毒载量大于检测限,同时<1 000拷贝/mL的血浆样本,采用实验室自制(in house)方法扩增pol区的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区,片段长度1.3kb,测得序列并经编辑后,提交至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位点与耐药程度。结果在耐药毒株出现的初期,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主要耐药药物,特别是对其中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的耐药是导致病人耐药的主要因素。在病毒载量>150拷贝/mL<1 000拷贝/mL的病人中,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耐药位点增加,耐药谱扩大(耐受药物种类与>1 000拷贝/mL的治疗失败病人相似)。结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关注病毒反弹早期还处于低病毒载量的病人,其耐药检测结果可以有效预测后期的治疗失败和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初始抗病毒治疗(ART)儿童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ART信息系统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04-2019年初始ART儿童HIV感染者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和脱失情况。结果 共计943例儿童HIV感染者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1.00/100人年和0.77/100人年。初始治疗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3.90/100人年和1.67/100人年。初始ART后第1、2、5、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4%、95.80%、93.68%、91.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HR=2.00,95%CI:1.17~3.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HR=2.79,95%CI:1.54~5.06)、基线年龄别体重Z评分<-2(aHR=2.38,95%CI:1.32~4.26)、基线血红蛋白<80 g/L(aHR=2.47,95%CI:1.24~4.92)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5.05,95%CI:1.15~22.12)是儿童HIV感染者死亡的关联性因素;女性(aHR=2.23,95%CI:1.22~4.07)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2.02,95%CI:1.07~3.79)是儿童HIV感染者脱失的关联性因素。结论 广西儿童HIV感染者ART效果较好,但初始ART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需针对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儿童HIV感染者及其父母的宣传教育以提高ART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1998—2018年新发现HIV阳性者基因亚型亚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HIV阳性者,采集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pol基因区扩增、测序和判定亚型。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亚型亚簇变化情况。结果 自2007年起检测发现CRF01_AE 的cluster 3和cluster 4两个亚簇,自2010年起检测发现CRF55_01B亚型。广西柳州地区流行的亚型、亚簇种类在增加。1998—2006年、2007—2009年、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CRF01_AE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95.3%(346/363)、96.7%(734/759)、94.8%(1 536/1 620)和88.0%(499/567);CRF01_AE亚型cluster 1的构成比分别为93.4%(339/363)、91.8%(697/759)、89.3%(1 447/1 620)和79.5%(451/567),趋势卡方检验表明CRF01_AE亚型和cluster 1感染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CRF55_01B亚型在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分别发现为7和12人。结论 CRF01_AE为广西柳州市的主要流行亚型,但该亚型感染者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该地区CRF01_AE亚型中亚簇和HIV亚型种类的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新的HIV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