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歧视态度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公务员211人、企业职工235人及医学生328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公务员高于医学生,医学生高于企业职工。3类人群除"共用牙刷、剃须刀"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公务员、企业职工、医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分别为5.4分、7.6分、6.2分;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最有可能采取的歧视行为是"不购买感染者家生产的商品或副食品"。结论 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歧视程度越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导致对艾滋病歧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班主任领导方式对班级心理气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班级心理气氛是指弥散在班级中的某种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心理状态。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往往表现出活跃,和谐而融洽的特征,这种气氛是一种使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它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不良的班级心理气氛则表现出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特征,这种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感觉,它往往降低学生的活动效率,扰乱学生的价值判断,助长班级的消极行为和冲突。那么影响班级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呢?应当看到影响班级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  相似文献   
23.
王玲  朱乃训  康丽娜 《吉林医学》2021,(7):1563-1565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5月行PCI治疗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定量表(SAS)和抑郁自...  相似文献   
25.
26.
手部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损伤,常见的致伤原因包括电击、交通事故、器械砸伤等。对于手部外伤引起皮瓣脱离者则需要进行皮瓣移植术以进行伤处的愈合,手外伤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在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我院进行手外伤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1 6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现将该组病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6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治疗策略,达到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提高远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U、替罗非班5 mL及硝酸甘油200μ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大于70%比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作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一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心衰恶化、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作为次要终点指标,同时以BARC定义的出血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 22例观察组和24例对照组完成一年随访。(1)在主要终点方面:观察组TMPG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比33.3%,P=0.006),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的IMR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 U比(62.72±22.80) U,P=0.002],术后2 h观察组STR大于70%比例高于对照组(63.6%比25.0%,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3个月[(42.1%±3.1%)比(40.0%±3.0%),P=0.049]和一年[(41.9%±2.9%)比(39.8%±3.5%),P=0.042]观察组在总体EF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要终点方面MACE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恶化以及心源性猝死)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BARC定义的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可安全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患者。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the index of microcirculation resistance,IMR)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单位、替罗非班5ml及硝酸甘油200μ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通过IMR评价两组术中即刻的再灌注情况,以TIMI 3级、TMPG 3级、STR大于70%比例作为即刻疗效评价指标。术后测量患者3个月和1年的心脏收缩功能,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IMR和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完成1年随访。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的IMR值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U∶(62.72±22.80)U,P=0.002];两组术中即刻TIMI 3级血流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TMPG 3级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5(68.2%)∶8(33.3%),P=0.006],术后2hSTR比例试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14(63.6%)∶6(25.0%),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3个月和1年总体EF值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个月:(42.1±3.1)%∶(40.0±3.0)%,P=0.049;1年:(41.9±2.9)%∶(39.8±3.5)%,P=0.042]。IMR值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和EF值呈显著负相关性[3个月:r=-0.145,P=0.013;1年:r=-0.333,P=0.031]。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硝酸甘油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IMR有较好地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功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应用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预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方法将20例AMI伴T2DM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10例,予口服培哚普利4mg/d)及对照组(10例,未予培哚普利)。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I不同时间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PCI后1、3、5、7、14和28d]外周静脉血中CD45-/low+/CD34+/CD133+/KDR+早期EP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VEGF、SDF-1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培哚普利组在PCI后7d的外周静脉血中EPC数量为(211±78)个/1×1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57)个/1×106(P<0.05),且在PCI后5d较PCI前显著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5、7d的血浆中VEGF水平[(172±72)、(183±63)ng/L]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分别为(105±63)、(77±37)ng/L,P值均<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7d(高峰点)的SDF-1α水平为(3296±680)ng/L,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2115±570)ng/L,P<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3d(高峰点)的hs-CRP水平为(26.2±6.5)mg/L,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33.8±10.6)mg/L,P<0.05]。随访6个月时培哚普利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91±0.059,显著高于入院时的0.469±0.051(P<0.05);对照组LVEF分别为0.482±0.054、0.479±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哚普利治疗AMI伴T2DM患者,可改善其组织缺血后SDF-1α、VEGF-EPC动员通路障碍,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