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肺癌、肺炎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抗体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并确诊肺癌病例64例,炎性肺部疾病患者55例,健康体检者63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与PR,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发现PR3:肺炎组(1.804±1.074RU/ml)与正常组(1.168±0.662RU/ml)比较P〈0.0.05;肺癌组(2.878±1.442RU/ml)与正常组(1.168±0.662RU/ml)比较P〈0.0.05;肺癌组(2.878±1.442RU/ml)与肺炎组(1.804±1.074RU/ml)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MPO:肺癌组(2.277±1.416RU/ml)与正常组(1.804±0.824RU/m1)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本项研究表明:监测MPO与PR3对早期诊断肺癌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3’端非翻译区20210 G/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101例;对照组为与PTE患者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101例。应用碘化钾-氯仿-异丙醇法提取基因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方法检测凝血酶原G20210多态性。结果健康对照人群GⅡ20210A位点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TE病例组及对照组GⅡ20210A位点均为野生型(GG)纯合子,GA、AA基因型频率为0,A等位基因频率为0。结论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PTE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SARS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70.4%)患者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潜伏期为1~16 d,平均(6±4)d。92.6%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氧合指数(PaO2/FiO2)≤200者14.8%(7/47),PaO2/FiO2介于200~300之间者42.6%(20/47)。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24.1%、46.2%和10.0%,心肌酶异常升高的患者占44.4%。CT影像以不规则实变融合病灶或伴支气管充气征(61.1%)及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或碎石路样改变(53.7%)为主。病灶常累及双肺,以双下肺受累为主。重症SARS组应用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比例(100%、55.6%)均高于普通SARS组(77.8%、9.0%)(P<0.01和P<0.05)。营养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肺纤维化遗留组急性期的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与无肺纤维化遗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RS的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肺CT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期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的SARS患者易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Ⅲ型前胶原(PCⅢ)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观察IPF患者BALF和血浆中蛋白C(PC)、蛋白S(PS)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探讨PC系统内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对照16例,IPF患者16例。IPF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行支气管镜检查后取BALF并同时抽血留取血浆,其余8例对照仅留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浆TAT、PC、PS、TM质量浓度及BALF中PCⅢ质量浓度。结果IPF组BALF中PCⅢ和TM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S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血浆中TA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BALF中PCⅢ质量浓度与TAT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0.52,P<0.05)。结论IPF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IPF患者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与肺内胶原代谢的活动性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相关。IPF患者存在PC及PS质量浓度的下降及TM质量浓度的升高,提示PC途径作用的减弱与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和抗血小板聚集剂综合疗法对一氧化碳中毒(COP)迟发脑病的预防效应。方法 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401例,随机分成HBO治疗组(HBO)组204例和HBO+抗血小板聚集剂治疗组(HBO+抗Pla组)197例。HBO治疗压力0.2MPa,每日1次,共20次,在患者COP后第15,20,25,30,45,60天判定是否出现迟发脑病。结果 COP患者401例中,HBO组204例,出现迟发脑病23例,占11.27%。HB+抗Pla组197例,出现迟发脑病7例,占3.5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HBO和抗血小板聚集剂综合治疗急性COP,使其迟发脑病的发生率较单纯HBO治疗明显降低,取得显著的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47.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但其引起COPD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易感因素之外,还存在其他致病机制,需要探索和深入的研究。目前,有关长期被动吸烟对体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现将本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模型的复制与分组:实验动物选用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30~300g(购于首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分2组:①正常对照组,15只,不做任何处理。②单纯吸烟组,15只。(2)香烟:由北京市烟草专…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犬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5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再灌注组。对 PTE 犬行取栓术,分别观察肺组织普通病理、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 凋亡检测试剂盒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2、4、6 h 外周血 PMN 的凋亡率。结果再灌注6 h 后,再灌注组肺泡腔 PMN 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缺血组[(31±11)、(1±1)及(8±4)/10个高倍镜视野],肺组织匀浆 MPO 含量分别为(11.7±1.6)、(8.3±2.1)及(9.1±0.5)μg/L;缺血组肺泡腔内少许炎细胞渗出,再灌注组肺泡腔内见大量以 PMN 为主的炎细胞渗出;电镜下,再灌注后PMN 紧紧黏附于肺泡间隔,间隔内含水肿液及空泡样变性等;再灌注6 h 后外周血 PMN 凋亡率为(3.0±2.5)%,明显低于再灌注前的(7.4±4.5)%;术后4 h,再灌注组外周血 PMN 凋亡率为(4.8±2.6)%,明显低于缺血组的(9.3±2.0)%;6 h 组结果类似[(3.0±2.5)%,(8.0±1.6)%]。结论在该 PTE 犬 I/R 模型中,再灌注后 PMN 活性增强、凋亡减少;PMN 的参与是该模型肺 I/R 损伤的重要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血清酶学及肌钙蛋白Ⅰ(TnI)的变化,了解其与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19例PTE患者来自北京24家医院参与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根据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确定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按中心随机方法将患者分组,应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结果(1)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74±33)、(88±40)、(157±75)、(419±264)U/L]明显高于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2±21)、(43±18)、(75±30)、(284±176)U/L]和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38±13)、(35±11)、(78±24)、(239±178)U/L];(2)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普通肝素治疗7d后血清ALT[(84±39)U/L]明显高于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67±26)U/L];(3)519例患者中45例肺动脉收缩压≥80mmHg(1mmHg=0.133kPa),治疗前存在右心运动功能减弱169例,预后不良48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17例(41.5%)AIJT升高,次大面积中76例(45.5%),非大面积中26例(54.5%)。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24例(54.4%)LDH升高,次大面积中68例(40.2%),非大面积中15例(30.8%);(4)39例血清TnI≥0.07μg/L的患者中右心功能减弱24例(63.3%),预后不良者8例(24.2%)。结论(1)急性PTE患者可出现血清ALT、ASF、CPK、LDH水平升高;(2)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普通肝素较低分子肝素更易引起血清ALT升高;(3)血清ALT、LDH以及TnI的升高与PTE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变化可能有助于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0.
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同相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是肺纤维化 (PF)发病机制的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因子之一。TGF β与其特异的受体TβRⅠ和TβRⅡ结合 ,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目前有关TGF β的受体系统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尚很少报道。本课题拟观察TGF β1及其受体系统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 ,探讨它们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Wistar大鼠 5 1只分为两组 ,实验组 36只 ,博莱霉素 5 .0mg/kg溶于 0 .3ml生理盐水中经气管注入 ,于实验第 1、3、7、14、2 1、2 8天各处死 6只 ;对照组 15只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