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23篇
药学   12篇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分型法.方法 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GenBank中登录的A~H 8种基因型HBV全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建立nPCR分型法.该法在第一轮扩增基础上,第二轮分为3步扩增:第一步用Mix A扩增,检测B、D基因型和C1、C2亚型;第二步用Mix B扩增,检测A基因型;第三步用Mix C扩增,检测B1和B2亚型.应用该法检测68份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并从中随机选取15份样本的PCR产物直接测序,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 该法检测68份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23.53%(16/68)为B2亚型,11.76%(8/68)为C1亚型,48.53%(33/68)为C2亚型,1.47%(1/68)为D型,11.76%(8/68)为B2C2混合型,1.47%(1/68)为C2D混合型,1.47%(1/68)为B2C1D混合型.随机选取15份样本测序分型,结果 与PCR法一致.结论 nPCR分型法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检测A~D基因型和B1、B2、C1、C2亚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HGV)基因的变异。方法采用HGV中国株5’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中国不同地区血清中的HGVRNA,7份阳性产物采用ABIPrism377DNA自动测序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测定的2l3个碱基中,7株中国HGV分离株与非洲株GBVC(u36380)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26%、85.92%、88.26%、85.45%、86.85%、8592%和88.26%,与美国株HGV(u44402)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02%、86.85%、86.67%、89.20%、8967%、89.67%和9l.55%,而中国HGV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均高于92.02%。结论中国HGV分离株基因型不同于美国报道的GBVC和HGV亚型  相似文献   
43.
依据蛋白质的亲水性、可亲性、柔韧性、抗原性、电荷分布及HPLC滞留系数等六种性质,使用“Goldkey”软件系统给出了HCV-BK各蛋白抗原决定簇预测曲线,共设计、合成15个多肽片段:P1(475~495),P3(449~468),P4(658~663),P5(645~663),P6(484~489),P7(475~489),P15(655~662),P16(230~237),P17(225~237),P18(1220~1240),P19(1694~1735),P24(1230~1240),P25(1482~1493),P26(384~389)和P27(2355~2389)。发现NS1区%和NS4区P19有很强的抗原性。用其检测PT-HC,阳性率分别为60%和63%。  相似文献   
44.
1986~1987年新疆南部和田发生了一起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流行。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IEM)对6例急性期病人的60份粪便标本进行了排病毒规律的检测。其中5例排病毒阳性(83.3%);全部粪便标本的病毒颗粒检出率为28.3%(17/60)。发病前1~4天的粪便标本阳性率为100%(3/3);发病后9~12天的阳性率为14.3%(1/7);发病两周后的22份标本全部阴性。17份不同病期收集的阳性粪便标本,94.1%(16/17)出现在病人血清转氨酶(SGPT)高峰值前,此时SGPT在100IU/L以下。故此,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隔离期,应定为病后2~3周。  相似文献   
45.
胃癌的病理研究与流行病学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病理流行病学(Pathoepidemiology)是胃癌研究中的重大进展,它为胃癌的病理研究找到了新课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寻找病因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胃癌的病理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讨胃癌的病理分型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另一方面是研究胃癌前兆与胃癌分布的关系,目前研究得较多,并不断深入。现将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分布1651年芬兰病理学家 Jarvi 和 Lanren 注意  相似文献   
46.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和台湾代表共960人参加了会议,列席会议代表约400人。大会邀请了13位病毒性肝炎及肝病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在收到的535篇学术论文中,选取了24位中青年代表进行大会发言。同时对2004年公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即将出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初稿)进行了解读和热烈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47.
庄辉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8-140
病毒准种是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病毒准种的存在可能与患者持续性感染、肝损伤、抗病毒治疗和免疫预防有关,因此,对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5型肝炎病毒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常引起慢性感染。因此,对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较多。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引起慢性感染,至今尚未见关于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报道。  相似文献   
48.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和台湾代表共96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的新进展进行了充分、热烈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9.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双盲法进行家鸭的血清学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1)江苏麻鸭可能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最为易感的鸭种;(2)DHBV DNA与HBV DNA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且DHsAg与HBsAg也有部分交叉反应;(3)DHBV感染可造成鸭肝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肝炎病变;(4)DHBV感染可能主要在胚卵和雏鸭阶段。这些特点提示,研究人乙型肝炎有可能借助于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0.
不同处理和保存条件下体外HCV RN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献血者或病人进行HCV核酸检测时,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病毒核酸降解,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下的HCV RNA病毒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考察常规采供血过程中,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NAT检测的影响。采集7例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采用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 RNA病毒含量,考察HCV RN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抗凝剂抗凝的全血于4℃保存48小时过程中,病毒含量下降至原滴度的42.7%;EDTA抗凝组各时间点的滴度均低于其它3组(分别相当于其它3组的67.6%-25.1%)。②ACD抗凝的全血在4、25和37℃保存48小时.病毒含量分剐下降到原滴度的53.8%、72.5%、29.8%。③ACD抗凝的全血离心分离出血浆,4℃或25℃继续保存7天,病毒含量分别下降至原滴度的70.9%和25.1%。④ACD抗凝的全血分离的血浆,反复冻融4次,病毒含量下降到原滴度的38.9%。结论:①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应该用无菌采血管采样;②在无菌采血管采样的前提下,核酸检测标本用未抗凝血、EDTA、ACD、CPDA抗凝血均可;③采集的全血应避免放置37℃以上,ACD抗凝全血在4℃、25℃保存48小时内、37℃保存14小时内,HCV RNA病毒仍较为稳定;④分离后的血浆应避免放置25℃以上,ACD抗凝全血分离后的血浆在4℃保存7天,25℃保存3天,HCV RNA病毒仍比较稳定;⑤血浆标本应避免多次冻融,但冻融3次的血浆HCV RNA病毒含量仍然较为稳定;⑥无菌采样对维持病毒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单纯的机械性溶血并不会明显导致病毒的降解;只要注意无菌的问题和有合适的核酸提取方法去除血红素,HCV RNA病毒实际上比以前认为的要稳定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