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4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81篇 |
口腔科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252篇 |
内科学 | 231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53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211篇 |
综合类 | 636篇 |
预防医学 | 287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6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71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6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0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α(MIP-1α)是否具有开通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以重组人MIP-1α直接作用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分布变化、跨内皮细胞电阻、HRP穿过HBMEC单层的改变、HBMEC细胞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以及MIP-1α中和抗体和分泌MIP-1α的模式细胞(6T-CEM)与HBMEC单层共同温育时ZO-1的分布变化。结果MIP-1α作用下,HBMEC单层紧密连接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引起HBMEC细胞CCR5受体的表达,MIP-1α中和抗体阻断6T-CEM细胞对HBMEC单层ZO-1分布的改变。结论MIP-1α可能通过CCR5改变HBMEC单层通透性促进T淋巴细胞穿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72.
席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4):4529-4538
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 spinal cord injury, gene 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
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席明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23-225
目的 研究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名抑郁大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6名抑郁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并在干预实验后、3个月后、半年后追踪分析实验效果.结果 实验组后测抑郁得分在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前测抑郁得分(t=5.54,P=0),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抑郁得分(t=3....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第五代HDFCs分别与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 ng/mL的TNF-α共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PI双染技术检测牙囊细胞凋亡细胞比率。结果:HDFCs的凋亡率随TNF-α浓度升高而上升,由对照组的2.3%增加到7.1%。结论:TNF-可诱导HDFCs的凋亡,这种作用可能在牙齿发育、萌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与评价应用不同类型附着体的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种植体支持的磁附着体、杆卡式、套筒冠、球帽式覆盖义齿随访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观察随访,定期拍摄X线片及口腔检查,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软组织状况,并对使用4种类型覆盖义齿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并发症分析。结果除1例磁附着体覆盖义齿患者发生3枚种植体脱落现象外,其余种植体均稳定。不同类型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骨吸收量、牙龈指数和满意度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戴牙前后的义齿总体满意度、义齿固位及稳定情况、咀嚼效率、舒适度方面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各类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稳定舒适,咀嚼功能增强,患者对满意度有较高的评价,提高了无牙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77.
78.
<正> 根据全国犬种布鲁氏菌调查方案,我们于1987~1988年在宁夏部分市、县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兔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手术修复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新西兰兔81只,完全随机分为三组,27只暴露出右尺侧副韧带后,但不切断,作为正常对照组(A);27只为切断右肘尺侧副韧带后随即缝合韧带,称为韧带缝合组(B);27只切断尺侧副韧带后不缝合,称为韧带不缝合组(C).分别在术后3,6,12周三个阶段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B组断裂时的位移为(6.06±0.48)mm,C组为(7.72±0,44)mm(P<0.05),B组位移接近A组[(5.87±0.46)mm](P>0.05);B组的最大载荷为(68.23±5.64)N,C组为(42.45±3.66)N(P<0.05),B组接近A组[(72.86±2.99)N](P>0.05);B组的轴向刚度为(11.33±1.52)N/mm,C组为(5.52±0.67)N/nan(P<0.05),B组接近A组[(12.49±1.44)N/mm](P>0.05);B组的功耗为(0.206±0.017)J,C组为(0.163±0.013)J(P<0.05),B组接近A组[(0.213±0.010)J](P>0.05).结论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急性损伤后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7月.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8例。左手拇指3例,右手5例。皮肤缺损范围为4.0cm×3.2cm~7.2cm×5.5cm。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min-7h,平均3.5h。本组中指皮瓣切取范围为2.5cm×2.2cm-4.2cm×3.0cm,环指皮瓣为2.0cmv1.5cm-3.5cm×2.8cm。供区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打包加压包扎。结果本组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正常。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供指外形及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