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4篇 |
免费 | 268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328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578篇 |
内科学 | 324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185篇 |
特种医学 | 2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465篇 |
综合类 | 1517篇 |
预防医学 | 506篇 |
眼科学 | 51篇 |
药学 | 46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566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163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6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就诊人群6年前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收集2000年6-12月和2006年6-12月在我院的门诊就诊者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检测值。2000年4072例,其中男2441例,女1631例;2006年3704例,其中男1818例,女1886例,UA以>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TG以>1.7mmol/L为升高,TCH以>5.7mmol/L为升高,对不同年龄男女人群高尿酸、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2%,其中男性为21.2%,女性为6.3%;2006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0.7%,其中男性为32.9%,女性为8.3%。2000年和2006年高TG患病率较接近,高TCH患病率明显下降。该两年高尿酸血症男性以40~49岁患病率最高,女性以60岁以上患病率最高,并且这个年龄段高TG和高TCH血症患病率也最高,TG和TCH升高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因素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通过序贯法测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腔使用舒芬太尼与之配伍的罗哌卡因的最低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析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找出其最佳有效用药浓度。方法:取320例ASAⅠ~Ⅱ级单胎头位的初产妇,妊娠≥38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及产科并发症等。随机分为2组,A组: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B组:罗哌卡因+0.6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至3~4 cm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分别注入15mL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混合液。根据双盲、序贯方法,以上一例产妇的用药浓度,确定下一例用药浓度,两组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12%。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为有效。结果:A、B组罗哌卡因EC50分别为0.62%和0.048%,两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在0.08%~0.1%和0.07%~0.1%,VAS评分全部≤3分,且无运动神经阻滞,不良反应B组较多。结论:以舒芬太尼0.4μg/mL、罗哌卡因浓度0.08%~0.1%为佳。 相似文献
113.
114.
消化道钩虫蛔虫病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钩虫蛔虫感染患者的胃镜检查,探讨钩虫蛔虫感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种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的158例患者,同时在胃镜下钳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同期随机选取接受同样检查的非钩蛔虫或感染者158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P阳性者94例(59.49%,94/158),对照组HP阳性者52例(32.91%,52/15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H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Х^2=22.45866,P〈0.01);实验组内钩虫感染者HP阳性68例(64.76%,68/105),阴性37例(35.83%37/105),蛔虫感染者HP阳性26例(49.05%,26/53),阴性27例(50.94%,27/5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HP感染无显著性差异(Х^2-3.6050,P〉0.05)。结论肠道钩虫或蛔虫感染者与HP感染存在共存关联性,其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合并上消化道疾病可能与合并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通过分析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痫皮质脑电图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的表现特点与其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应用IED判断致痫灶的可能性.方法 以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长程颅内皮质脑电图监测结果,将患者的皮质IED分为4类:棘波、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波以及低波幅快节律.手术中将IED集中且可能为致痫灶的皮质部位切除后,除常规病理学分析外,根据微小清蛋白(PV)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比.结果 共收集到完整的病理标本20例.经统计各IED分型之间组织标本的P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P>0.05),但在数值上,棘波的PV平均分数最高,为8.00;多棘波的最低,为5.60.FCDI型中,棘波占58%,明显多于其他3类IED,而3例FCD Ⅱ B患者的IED皆为低波幅快节律.结论 虽然应用PV半定量评分标准分析各种IED类型问的致痫性差异不大,但棘波的PV值最高,而且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慢波与低波幅快节律在FCD病理严重程度级别高的患者中更易出现,提示它们的致痫性有高于棘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6.
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X线胸片无异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内膜结核,约占肺结核的20%[1],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特别对X线胸片无异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极为困难,容易误诊或漏诊.1994年1月~2005年8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 23例 X线胸片无异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进行分析,评价纤支镜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当前,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性工作者(性服务小姐)在艾滋病流行中具有放大作用,针对娱乐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开展艾滋病宣传与预防干预工作,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为此,国家、省于2005年先后举办了“高危人群干预师资培训班”,并科学部署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任务。四平市按照“吉林省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实施计划”要求,组织开展了我市的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研究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保护力.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通过Ni-NTA亲合柱纯化后的蛋白经鉴定后,与佐剂DDA和MPL联合免疫小鼠,连续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最后一次免疫结束后两周,分离5只小鼠脾淋巴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IFN-γ和IL-2水平,以及特异性淋巴细胞杀伤功能,其余5只免疫小鼠用于MTB毒株攻击实验.结果 获得融合蛋白可分别与抗Hsp65和抗hIL-2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被有效活化,诱导产生的γ-IFN和IL-2的水平以及CTL杀伤功能均显著高于BCG和单纯Hsp65免疫组(P<0.05).融合蛋白免疫组可有效抵抗MTB毒株攻击,脾脏细菌数显著减少(4.36±0.48),提供的保护力与BCG相当(4.30±0.53).结论 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是一种有效的亚单位疫苗,可用于TB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蛋白(Aβ)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受体α(ERα)对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提取12只6月龄 APP / PS1鼠和6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的血小板。将所获得的血小板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PP / PS1组和 APP / PS1+ ERα激动剂(PPT)组。在 APP / PS1+PPT 组的血小板悬液中加入 PPT 溶液;在正常对照组和 APP / PS1组的血小板悬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ELISA 法检测各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以及α、β内分泌酶活性;离心提取各组血小板悬液的上清,并将其加入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流式细胞仪 JC-1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 / PS1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明显增加(P﹤0.01);APP /PS1+PPT 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与 APP / PS1组血小板相比明显减少(P﹤0.01);APP / PS1+PPT 组血小板而α内分泌酶活性较 APP / PS1组增强(P﹤0.01);与对照组血小板的上清相比,APP / PS1组血小板上清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P﹤0.01)。相比之下,APP / PS1+PPT 组血小板的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较 APP / PS1组血小板的上清明显减弱(P﹤0.01)。结论:血小板 Aβ的过度生成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血小板 Aβ促进 AS 形成的机制之一。激活 ERα可通过增强α分泌酶介导的血小板 APP 代谢减少血小板 Aβ的生成,为 AS 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0.
<正>当今,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成了困扰现代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高血脂病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什么是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升高,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比正常标准升高的表现,严格来说应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近来,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