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并且对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 分析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比较新生儿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生儿43例,其中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37例,重型4例。轻型病例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3例伴有消化道症状;重型病例中3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症状性感染新生儿住院时间5.0(4.0,7.0)d,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大多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对病毒载量较高的33例样本行全基因测序,显示14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型,19例为BA.5.2亚型。BA.5.2病例中,2例为重型,17例为轻型,4例存在消化道症状;而BF.7组中,2例为无症状, 12例为轻型,无病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发热、咳嗽、惊厥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以轻症、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感染BA.5.2亚型后,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少数患儿出现重型临床表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引起消化道症状、重症的发生率是否比BF.7更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优化抗HBsAg人源抗体片段hFabHB1在大肠杆菌中功能性表达的条件.方法:通过测定宿主菌培养物A600值观察10 g/L的葡萄糖对宿主菌生长的影响;比较诱导前是否更换培养液的2种不同条件hFabHB1的表达产量;比较在37℃和25℃ 2种诱导温度下功能性hFabHB1分子的表达量以及Fd和轻链表达的平衡性.大量表达的功能性hFabHB1分子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ELISA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10 g/L的葡萄糖可有效抑制重组蛋白的本底表达,增加宿主菌的生长速度;在加入IPTG诱导前更换培养液可明显提高hFabHB1的表达产量;25℃的诱导温度比37℃能表达更多的功能性Fab分子,并且Fd和轻链表达量也更趋于平衡.经亲和层析纯化的hFabHB1分子可与HBsAg特异性结合.结论:实验结果为在原核系统中大量表达该抗体片段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建立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几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嗜肺军团菌、脑膜炎奈瑟菌以及腺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反应,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同时进行检测,以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肺炎链球菌4种呼吸道病原核酸评价其检测特异性,以体外转录的病毒RNA或扩增的PCR片段评价其检测敏感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的检测目的病原体,且与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不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介0.5 ~50拷贝/μL.结论 建立的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通量高,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在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总核酸后,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布尼亚病毒S基因核酸的检测,阳性标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采集761只(管)动物,43只(管)检出SFTS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5.65%。采集3 728份标本,阳性49份,阳性率为1.31%。鼠的病毒携带率最高(6.84%),蜱标本阳性率最高(4.94%)。除蜱标本外的3 64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45份,阳性率为1.23%,不同器官阳性率分别为淋巴结(50.00%)、血清(2.34%)、脾(1.64%)、心(1.64%)、肝(1.28%)、肺(1.09%)、脑(0.94%)、肾(0.73%)、血块(0.41%)。5月标本阳性率最高(4.01%)。从1份羊血清及其体表1份蜱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SFTSV病毒。结论鼠、牛、羊和蜱均可携带SFTSV,可能是其自然宿主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志贺样毒素1B亚单位(Stx1B)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取高纯度的Stx1B重组蛋白。方法用PCR法扩增Stx1B,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重组质粒经诱导后表达分子量为34kD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特异性条带,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重组蛋白的纯度在90%左右。结论成功构建了Stx1B重组质粒,表达并纯化出高纯度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的生物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33例疑似病例中有20例确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病死率为30%。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乏力(80%)、畏寒和呕吐(60%);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减少(100%)和白细胞计数减少(90%);病例多来自丘陵地区,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呈两个高峰,分别为6~7月和9~10月,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结论:SFTS病例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有地域特征,散发病例多见,但不排除人与人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一种较优的高通量测序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监测?方法:分别以6碱基随机引物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合成双链cDNA;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U12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6碱基随机引物合成双链cDNA;U12引物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通用流感病毒全基因扩增引物混合物生成双链cDNA制备高通量测序模板?构建测序文库?测序并分析数据,比较3种方法对高通量测序效率的影响,并与传统Sanger测序方法比较其测序的准确性,选择其中较优的方法用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以U12引物反转录cDNA,通用流感病毒全基因扩增引物混合物生成双链cDNA制备的高通量测序模板,在测序族生成数?覆盖率?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读长等方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用于高通量测序具有准确性高,周期短,成本相对较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等特点,可用于大规模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监测?  相似文献   
48.
SOS/Umu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S Umu试验 (又称umu试验 )是 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检测环境诱变物的短期筛选试验 ,它是基于DNA损伤物诱导SOS反应而表达umuC基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廉价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研究、酶代动力学分析、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估以及药效学评价和新药筛选等方面。本文对其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SOS/Umu试验(又称umu试验)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检测环境诱变物的短期筛选试验,它是基于DNA损伤物诱导SOS反应而表达umuC基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廉价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研究、酶代动力学分析、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估以及药效学评价和新药筛选等方面.本文对其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细胞周期素是细胞周期调节的重要因子,和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素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征、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细胞周期素的特异抑制剂有望为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