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食管癌的生存因素。方法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22例,≥60岁组52例,根据治疗方法又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手术+放疗组(术+放组)、放疗+化疗组(放+化组)、手术+化疗组(术+化组),治疗后进行回顾研究。结果该组中位年龄64岁,≥60岁占70.3%,病变长度5cm以上者占78.4%,淋巴结转移占33.8%。全组患者均随访3年。中位生存20个月,总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5.1%,23.0%。单因素分析治疗方法(P=0.031)、病变长度(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治疗方法(P=0.027),病变长度(P=0.002)为独立预后因素。其中以放+化组1,2,3年生存率100%,61.1%,41.2%疗效最好,而术+化组(4例)因病变范围长,手术时已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后1年生存率50%,2,3年均为0。结论该组食管癌患者疗效与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治疗方法有关,放疗加化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存质量高,还可避免手术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23.
312例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CT混杂密度的血肿增大几率远高于CT等密度的血肿(P<0.01)。结论:对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应放宽手术指征,并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暂无手术指征的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于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 相似文献
24.
单克隆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克隆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岳秀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周建山丛玉隆(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关键词尿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尿液分析目前检测尿血红蛋白多采用化学法和干化学法。化学法的敏感性较低,而干化学法又存在一些干... 相似文献
25.
本文用 CD- 140 0 EX血细胞分析仪对 18例脑外科手术病人在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过程中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比容 (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各参数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14例献血量在 40 0~ 80 0 m l之间 ,4例自体献血量为 10 0 0 ml,患者的 MPV和 PDW在献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lt和 PCT在献血后均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一例自体献血 10 0 0 m l后 ,Plt降至 5 0× 10 9/ L,PCT降至0 .0 3%。患者对自体献血均能耐受 ,术后无并发症 ,恢复良好。提示手术中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 ,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岳秀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65-167
目的通过早期干预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降低病残率的发生。方法收集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根据各种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结果42例患者均获良好疗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病残发生。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全面综合的术前术后护理和适时的功能锻炼是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生存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各种因素与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1992年2月-1997年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女性乳腺癌70例。全组均经病理征实,进行化疗、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并随访5年以上。结果:5年生存率88.6%,7年生存率75.7%。本组Ⅲ期以上乳腺癌占84%,87.1%为预后较差的病理类型,因此生存率与原发病灶、发病年龄、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关系不久,生存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进行了综合治疗,85.7%的患者用的是化疗 手术 化疗 放疗 化疗的夹心综合治疗。结论:对于可手术的Ⅱ,Ⅲ期乳腺癌应行化疗后再手术,术后化疗3—4个周期再行放疗,最后化疗补足到6个周期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晚期乳腺癌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1合理用药神经性皮炎病程长、易反复,坚持合理用药是治疗此病的根本方法。但不少患者缺乏耐心,不能坚持用药,使治疗半途而废,经久不愈。因此,督促和帮助患者合理用药,坚持治疗,对保证疗效至关重要。2心理护理本病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失眠、烦躁易怒、焦虑不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尿沉渣显微镜红细胞及白细胞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胞实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尿液干化学检查细胞阳性标本63例,RCF400g,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余0.2ml尿沉渣,分别对不离心尿液、离心后尿液上清液及尿沉渣进行显微镜细胞定量计数。结果离心后尿沉渣细胞计数结果与不离心尿液细胞计数结果有较大差异;39例含有红细胞的尿液离心后尿沉渣中检出红细胞数仅为未离心尿液红细胞数的65.7%;24例含有白细胞的尿液离心后尿沉渣中检出白细胞数为未离心尿液白细胞数的70.3%。上清液中红、白细胞残留率分另0为8.02%和8.6%;尿沉渣及上清液细胞计数之和小于未离心尿液细胞数。结论传统尿沉渣显微镜细胞定量计数方法,由于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即使进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规范,条件固定,也很难获得准确结果,不适于作为尿液有形成分细胞定量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0.
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目的探讨并比较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方法与镜检定量计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心和不离心,人工和自动化仪器(镜检计数定量和仪器定量计数),同一标准和实验方案和多中心的方法,分析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离心定量检测法有形成分误差较大。不离心多样品量的细胞计数(扩大细胞计数范围)、UF-100尿流式分析仪及AVE-763全自动尿沉渣智能镜检分析仪能较为真实反映尿有形成分的实际浓度。结论规范尿液离心检查法对于检查尿液病理性有形成分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理想方法,但不适用于沉渣有形成分定量。未离心多细胞数量的镜检定量能较准确反映沉渣有形成分的实际浓度。UF-100和AVE-763分析仪由于计数细胞数量多,能较为准确反映尿液的真实情况。但对于细胞识别的功能则应另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