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41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结核感染的预防性治疗的效果,及其方案和管理措施。方法 经广泛宣传后,学生红十字会员、校医院主管医生和结核病防治所分工管理,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对PPD≥15mm新入学学生开展预防性治疗。将学生自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4年的发病观察。分别计算发病率。治疗方案每周2次口服利福喷汀加异烟肼,连续3个月,共服药25次。结果 1948名学生参预防性治疗,完成疗程率90%,不良反应率3.3%,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率1.0%。4年中发生结核病5例,年均发病率64.17/10万。对照组共1765名4年中发生结核18例,年均发病率254.96/10万,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的保护率为74.8%。结论 在大学生中采用3个月每周2次口服利福喷汀加异烟肼方案预防性治疗有效、可行和安全。在进行预防性治疗时,需落实传染源控制和组织管理措施,并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 相似文献
42.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标准化成为一组“研究设计”.描述性研究是按时间、地点、人物来描述疾病并探讨其与可能危险因素间关联假设的研究.分析性研究则是检验这些假设.横断面研究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点测量疾病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现状.队列研究则是确定某危险因素的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观察比较二组间的疾病的发生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则是确定病人组以及从同一无病群体中选择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实验性研究是队列研究的一个类型,在一个群体中,研究者指定一组接受某因素(治疗),另一组无此因素,然后比较两组的疾病的发生情况.所有上述研究必须保证所作比较对特定群体的适用性.这取决于是否从特定群体抽取了有代表性的样本.细致确定研究设计以及选择研究群体既有利新见解的产生,又可避免严重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原发耐药病例的短程化疗效果,以此为基础,评价不同原发耐药率地区原发耐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控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1996-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培阳并有原发耐药性检测结果经复核资料完整的肺结核334例,按药物敏感性不同分为4组,Ⅰ组:HRSE敏感组;Ⅱ组:耐H、S、E中任何1至3种药;Ⅲ组:耐R或同时耐S、E但不耐H;Ⅳ组:同时耐RH或以上药物为耐多药(MDR-TB)组。以各组的短程化疗近期失败率为基础,计算不同情况原发耐药率地区的加权失败率。结果 Ⅱ组失败率4.26%,与Ⅰ组1.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Ⅲ组、Ⅳ组失败率分别为11.11%、30.00%,与Ⅰ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耐药使北京、浙江、河南3地区近期治疗失败率分别增加了0.83百分点、1.76百分点、5.92百分点。结论 原发耐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耐R,特别是耐RH的水平;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原发耐R,特别是耐RH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44.
岁月流金,时光易过,《中国防痨杂志》已走过80个春秋.在忆往昔发展之艰辛,庆现今成功之喜悦,展未来宏伟之蓝图的同时,使我始终不能忘怀我的老师和前辈们为杂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我的同道们为不断提高办刊水平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5.
46.
主动和被动发现肺结核病人疾病程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通过筛查(主动发现)和因症就诊(被动发现)方式检出肺结核病人的疾病程度并确定肺结核的早期症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通过对结核病控制规划记录的回顾性调查确定1991年1月1日到1999年6月30日间,加拿大平原土著的结核病检出方法及其疾病程度。结果:在903名病人中450例(49.8%)为主动发现者,453例(50.2%)为被动发现者。在两种方法检出的病人中咳嗽和发热是最常见症状,上述症状 在被动发现者出现的频度更高(P<0.05),主动发现者中出现咳嗽和发热的频率为59%为19%,被动发现病例则分别为84%和47%。在两种方法发现的病例中,年龄有明显差别。在年龄≤19岁病人中其传染性同咯血、体重下降和检出方法相关,而在年龄>19岁病例中传染性则与咳嗽、咯血和体重下降相关。结论:对儿童少年病例传染性的影响发现方式比年龄更重要。经常咳嗽一个月以上以及不明原因发热超过一周应怀疑结核病。 相似文献
47.
背景:加拿大每年接受超过20万移民.在安大略省的多伦多,移民病例占所有结核病人的92%.为了实施更为有效的结核病规划,需要了解新移民的流行病学特征.设计:本研究以人群为基础,对1990-1997年安大略地区新移民作回顾性队列分析.计算调整率、危险度比(RRs)、入境后的危险度,通过补充的log-log模型描述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出生地区下的生存情况,并确定疾病的预报因子.结果:新移民中的结核病发病率比非土著加拿大人高23倍(95%CI:20.9-25.5).16-30岁和>65岁两个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来自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男性和女性人群(RR=95.5,95%CI:84.3-108.2)的结核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印度和亚洲人.入境后危险度降低,但是仍保持较高水平.最高发病率与1990年入境和在加拿大居住时间<1年这两个因素相关.结论:结核病发病率随着出生地、入境年龄和在加拿大居住时间而异.性别不具显著性.来自非洲撒哈拉地区和年龄>65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在入境后的1-2年内,发病率明显降低,之后进入平台期. 相似文献
48.
结核病疫情发展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中国结核病疫情发展预测模型。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规律,针对Aruma模型的局限性,建立联立递推方程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北京市1979-2000年的疫情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并与实际进行比较以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从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新登记人数、人群结核感染率以及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4个方面,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拟合良好。模型中可控制因素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提示,只有提高了结防机构对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管理比例后,DOTS策略才能发挥显著降低结核病疫情的作用。结论 结核病疫情发展预测模型能良好反映结核病流行实际过程,适合对结核病干预措施、控制策略的评价以及疫情发展预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初治单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6月短程化疗效果,并探讨疗程。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 1996—2000年 9个区县结核病防治所符合选例标准的 256例单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6月短程化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 6月末胸液完全吸收率为 73.0%(187/256);随访 48月,2例复发,复发率 1.4%(2/139)。未完全吸收病例继续化疗至 9~12月,48月复发 2例,复发率 2.2%(2/92)。有症状至就诊时间 28d和>28d病例 6月胸液明显吸收率分别为 87.1%(196/225)和67.7%(21/31)。无明显胸膜增厚率分别为 54.7%(123/225)和 32 .3%(10/31),两者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单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采用 6月标准短程化疗方案,近、远期效果良好;对 6月末胸液尚未完全吸收的病人可适当延长疗程至 9~12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胸液吸收和减少胸膜增厚。 相似文献
50.
印度农村地区两种实施DOT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印度农村地区,Jharkhand州。目的:比较Tumbagra Nav Jivan医院二种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完成率,并期望证明即使在困难地区,DOTS规划也可成功实施。设计:以病人治疗结果为基础回顾性分析二种DOTS规划在某农村小医院的实施。方法:二种DOTS规划实施方法的比较性研究。结果:在治疗结束时,经医院检查规划可供分析的在医院非督导规划治疗者359例,医院直接观察治疗者158例。前者的治疗完成/治愈率为64%,后者为89.2%,而在上述任一规划实施前则仅为17%。痰涂阳性率各为79.3%及76.5%,而规划前仅为6%。结论:即使在最贫穷地区,采用独立DOT观察员的医院督导和直接观察下治疗(DOT)规划均可超过WHO的治愈完成率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