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为48%(13/27),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阳性率3%(1/27),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率为3%(1/27).余项阳性率为零。CHD患者中抗-HCV(+)患者的ALT血清水平较抗-HCV(-)患者升高,具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HCV感染常见于血液透析患者,旦与透析治疗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骨钙素( B G P) 、 N 端甲状旁腺激素( N- P T H)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结果:血透患者血浆 B G P及 N- P T H 在血透前明显高于血透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后均未降至正常。结论:血透患者 B G P 明显升高,血透后降低,但未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3.
微炎症反应状态与终末期肾病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终末期肾病(ESRD)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虽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一些特殊因素,如血透间期容量超负荷、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过氧化反应状态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炎症反应状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ESR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是指机体在微生物、内毒素、各种化学物质、补体、免疫复合物等的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如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为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缓慢发生和持续存在的轻微炎症反应.这种慢性存在的、轻微的、低浓度的炎症反应状态,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它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且与血管硬化、贫血、营养不良、促红素抵抗、感染等密切相关[1],是增加终末期肾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问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20例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透后的透析液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结果:血清HCV-RNA阳性者为6例(30%),而透后透析液HCV-RNA均为阴性。结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透析液污染之间未发现直接相关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显著改善 ,生命得以延长。但肾性骨病的发生率仍然很高 ,是影响血透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骨矿物质密度 (BMD)测量方法的不断改进 ,在诊断代谢性骨病时 ,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 (QCT )在分别测量代谢旺盛的海绵骨及代谢不甚活跃的皮质骨时 ,具有其他方法不能取代的优越性。关于尿毒症患者的骨密度国外文献报告结果颇不一致 ,国内报道少见。本文对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6.
甲状旁腺素(PTH)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激素。现在认为,PTH 是重要的尿毒症“毒素”之一。但国内有关 PTH 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研究甚少。我们测定了肾疾病患者血清 N—PTH 浓度,并观察血液透析前后血清N—PTH 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降氮汤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硬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通路 ,及早阻止甚或逆转肾小球硬化对防治终末期肾衰有重大意义。在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制中 ,细胞因子网络始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中和或抑制某些细胞因子以阻止促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已成为今后肾脏病治疗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中药在这一领域有巨大潜力。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长因子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诱导下有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降氮汤对 5 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CTGF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中药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每只实验大鼠静脉注射阿霉素 5mg/kg,同时饲以黄蜀葵花 ,观察其对大鼠尿Ⅲ型胶原、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β2 微球蛋白 ( β2 MG)总排泄量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Ⅲ型胶原、NAG、β2 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黄蜀葵花治疗组的上述 3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且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 )。结果提示 :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 ,黄蜀葵花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 (PHC)是临床多发性肿瘤。因其病情发展快 ,预后差 ,生存时间短 ,故被认为是癌中之癌。 PHC发现时多属中晚期 ,治疗多无手术、放疗之适应症 ,而化疗又不甚敏感 ,故迄今尚缺乏满意而有效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 PHC,药性缓和 ,副作用小 ,应用范围广 ,能提高早、中、晚期 PHC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本文仅就近年来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 PHC患者生存期达一年以上者的概况 ,综述如下。1 中医药疗法1.1 辨证分型刘边林 [1 ]以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辨证分型治疗 30例。结果 :存活 12~ 18个月者 1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