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提出一种用于从单导体表ECG间接提取房颤信号的算法,并且进行了实际房颤数据的提取验证。所用心电数据是持续性房颤病人在房颤发作时采集到的单导体表心电图。算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基于盲源提取的均方协差预测算法(MSCPE)提取房颤信号中的主心电波成分(主要为R波等);第二阶段,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谱减法算法,用于提取房颤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性能有良好的提取效果,提取房颤信号频谱集中度(SC)的平均值达到66.04%,fp平均值为4.031 3 Hz,与其他算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及其与动态三维灰阶解剖超声图像融合成像的方法,并揭示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准确时空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对13例心脏起搏患者和2例窦性心律患者进行检查,通过旋转扫描以3°间隔分别获取窦性心律、DDD起搏和VVI起搏状态下时间顺序的心室二维灰阶、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采用Four sightTM技术对所采集的超声灰阶和多普勒频移信号三维数据行匹配、储存、传输和插值滤波,并最终完成可视化的心室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动态三维灰阶解剖结构显像及其融合成像.结果建立的可视化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成像方式能准确显示窦性心律、DDD起搏和VVI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整体和局部心肌电机械兴奋所导致的较高速度起始点,及其传播的时空变化过程;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显像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和切割以显示心室壁不同层面的由心肌电机械兴奋导致的心肌运动速度变化及其分布;同时动态三维灰阶解剖成像清晰显示了作为起搏位置参考点的起搏电极位置、形态和走行方向,该起搏电极位置与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成像的速度起始点位置一致;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时空变化类型和过程完全不同;该技术同时能够实现图像的在线距离、面积和容积测量.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动态三维心脏组织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灰阶解剖显像及其融合成像方法;所建立的动态三维图像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应用于准确显示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时空变化过程,将有助于更为精确的心脏电生理介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超声评价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内膜位点力学状态.方法 经体表获取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46例患者48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长轴切面超声图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测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膜分析位点应变峰值及应变峰值绝对差值.结果 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方向紊乱不同步;等长握力试验前后斑块上下游内膜位点测值高端与测值低端应变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斑块上下游内膜位点测值高端与中游内膜位点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和斑块上下游位点间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血管内膜机械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方向具有不一致性,斑块内膜不同位点间应变峰值存在不一致并能够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技术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应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不同病因宽QRS波左心室节段应变与容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8例正常健康人、8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及11例安置起搏器患者分别采集心脏三维容积灰阶图像和组织多普勒二维图像,并应用QLAB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左心室17个节段容积和室壁心肌应变值。结果 正常组(除前壁心尖段和后壁基底段,11%节段P〉0.05)和右束支阻滞组(除室间隔基底段、前壁心尖段和后壁中段,22%节段P〉0.05)各节段心肌容积与应变呈负相关(P(0.05),其回归方程中截距依节段递减(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左束支阻滞组各节段心肌容积与应变的相关性差(P〉0.05),室间隔最明显;起搏器组大部分节段应变与容积无良好相关性(前壁51%节段及后壁36%节段P〉0.05),前壁最明显。结论 右束支阻滞组左心室心肌收缩运动协调,左束支阻滞组、宽QRS波和窄QRS波起搏组心肌收缩运动不协调,导致节段容积呈不规则改变。  相似文献   
75.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性心肌病。它是胚胎发育早期,网织状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小梁化心肌持续存在,以无数隆突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为特征。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5例NVM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正患者女,54岁,因胸闷心悸1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六肋交界外侧0.5 cm,心尖区可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向腋下传导。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心肌酶谱正常,B型脑钠肽偏高。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左心增大,二尖瓣回声增强、增厚,以瓣尖为著,后叶近瓣根处可探及约0.4 cm裂隙,收缩期前叶略脱入左房内,二尖瓣对合错位;CDFI示收缩期二尖瓣探及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方法 获得60例SLE患者(无PAH亚组、轻度PAH亚组、中重度PAH亚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右心常规超声和三维全容积超声动态图像,测量常规右心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三维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3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3D),射血量(RVSV-3D)、射血分数(RVEF-3D),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PAH亚组RA长短轴内径、RV乳头肌部和基底部内径明显增大,RVEDVI-2D和RVESVI-2D明显增大,RVEF-2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组间RVFAC、RVTei指数、RV 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中重度PAH亚组TAPSE、s明显降低,E/e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中重度PAH亚组RVEDVI-3D和RVESVI-3D明显增大,RVEF-3D和RVSV-3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s、RVFAC分别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均 <0.001).RV Tei指数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 <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 <0.05).RVEF-3D与s、TAPSE分别呈正相关(P均 <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RVTei指数呈正相关(P均 <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s呈负相关(P均 <0.05).结论 RT-3DE可在机、快速、定量分析SLE患者RV容积和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8.
正患者,女,60岁,因"心悸、气促、胸闷2天,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黄白粘痰1天"于2016年12月23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2天前患者活动时突感气紧、胸闷、心前区压榨感,持续15分钟左右,休息后缓解。期间偶有咳嗽,自服"止咳糖浆",感咳嗽好转。1天前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持续时间长,心前区压榨感明显,伴恶心、咳嗽、咳黄白色粘痰。遂入我院。既往  相似文献   
79.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观察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及时空相关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采集99名健康成年人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测取前壁、后壁共6个节段的同步心肌与相邻心包组织双脉冲频谱多普勒图像。观察不同水平和节段室壁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在线测量左心室短轴3个水平前壁、后壁心肌与相邻心包在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运动峰值速度、速度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分析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速度及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图像显示,在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同一室壁即同一节段心肌和相邻心包运动方向一致,同一水平前壁(心肌及相邻心包)与后壁(心肌及相邻心包)运动方向相反。峰值速度比较:前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小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舒张早期,心尖水平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大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7、-2.078、4.575、-2.277、-2.440、-2.292、5.980、2.604,P均<0.05)。起始时间比较:前壁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心肌起始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起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2.020, P均<0.05)。达峰时间比较:后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达峰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达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0、-2.411,P均<0.05)。所测各节段心肌与邻近心包的峰值速度、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07~0.933,P均<0.01)。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实时同步双脉冲频谱技术可观察到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的运动速度显著相关、运动方向一致。有望为临床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及其与限制性心肌病相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0.
超声成像评价乳腺癌相关淋巴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实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中有50%~70%并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仅5%左右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1]。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会产生较高的费用和死亡率,还常常伴有局部血肿和上肢水肿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需要进行淋巴结清除术,特别是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长期以来确定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制定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并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对于直径<20 mm的原位乳腺癌肿瘤,其相关淋巴结状态决定着是否需要进行局部或区域的辅助治疗,同时决定着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早期准确地判断每个乳腺癌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从而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免予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