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42.
手指末节仅残留指骨、肌腱的套脱伤在以往的治疗中,不是采用残端缝合处理,就是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以保留手指的长度,但由于皮瓣无感觉,术后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由于皮瓣切取面积不够,无法修复此类损伤。2003年11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超半环形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18例21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手指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修复的方法较多,如带蒂皮瓣、邻指皮瓣、掌背动脉皮瓣、游离皮瓣等,各有其优缺点<'[1-3]>.2004-2007年,我们应用带指背静脉的指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邻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介绍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和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0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前臂和小腿软组织缺损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13~46岁,平均28岁.碾压伤30例,炸伤3例,热压伤15例,电击伤3例,肿瘤切除术后3例.前臂缺损24例,小腿缺损30例.缺损范围13 cm×6 cm~35 cm×15 cm.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45例,肿瘤切除同时修复3例.采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5 cm×8 cm~40cm×15 cm.供区1例植皮修复,余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余53例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植皮成活.术后皮瓣臃肿3例,行二期皮瓣修整术.48例获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好. 结论 游离胸脐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介绍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8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6例,其中缝合皮神经4例.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5年.皮瓣与供区皮肤外观基本一致,厚薄适中,弹性、质地好,外观满意;4例缝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以上,余2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47.
外固定架在膝及小腿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膝、小腿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08例(234侧)膝及小腿血管损伤患者资料,男192例(217侧),女16例(17侧);年龄14~67岁,平均39.6岁。损伤血管:腘动脉84例(86侧),胫前动脉36例(46侧),胫后动脉41例(49侧),胫前后动脉47例(53侧)。伤肢远端完全缺血129例(141侧),不完全缺血79例(93侧)。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采用AO通用外固定架164例,创生镶嵌式外固定架37例,组合式外固定器7例。血管采用直接或大隐静脉桥接吻合。创面采用一期包扎、植皮、皮瓣移植和VSD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194例保肢成功, 14例因伤肢毁损严重及全身情况差于术后2~4 d截肢。术后4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127例二期行手术清创植皮或皮瓣治疗,24例一期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覆盖。148例获得8个月~3年的完整随访,其中6例因患肢功能严重受限且伴发骨髓炎而自愿要求截肢。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18个月,平均7.2个月。102例骨折获得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40例出现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行骨折内固定+植骨术或骨段滑移术,骨折均愈合。结论 外固定架具有固定可靠,可在短时间内复位骨折,减少肢体缺血时间等优点,利于膝、小腿血管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总结甲下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0年7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指(趾)术;4例行序列截指(趾)术;6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中5例淋巴转移患者同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并辅以全身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结果 31例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年限3~16年.4例行序列截指(趾)术后随访均未复发;8例行超关节截指(趾)中2例复发;6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或扩大切除术中5例复发.侵袭性甲下黑色素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88.9%(8/9),3年生存率为66.7%(6/9),5年生存率为33.3%(3/9).结论 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具有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