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对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血清Ⅳ型胶原蛋白含量及动脉血浆酮体比率(AKBR)的测定。结果 占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明显增高(P〈0.01),而AKBR明显减低(P〈0.01),而AKBR明显减低(P〈0.01),且血清Ⅳ型胶原与AKBR存在负相关(R=-0.69,P〈0.05)。结论 AKBR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特定条件下,MSCs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而作为一种替代器官移植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肝源紧张、免疫排斥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众多研究证实MSCs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MSCs的分化能力及其分化的调控、分子机制和不同来源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研究PBC患者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脏内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分子标记:HLADR+CD3+),初始T细胞(CD45RA)、记忆T细胞(CD45RO)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两种肝病患者外周血和肝内淋巴细胞分子标记CD3、CD4、CD8、HLADR+CD3+、CD45RA、CD45RO、CXCR3,统计分析。结果:PBC患者在外周血中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肝内浸润淋巴细胞CD8+T和CD4+T淋巴细胞无明显差异;肝内与外周血比较: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例明显降低, HLADR+CD3+T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差异,CD45RA明显低于外周血,CD45RO则无显著性差异。CXCR3高于外周血中。与NASH比较:PBC患者肝内CD4+T细胞增多;CD4/CD8上升,HLADR+CD3+增高,CD45RO、CD45RA减少,CXCR3增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LADR+CD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CD45RA减少,CXCR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与肝内免疫状况有关;肝内CD4+T淋巴细胞较NASH增多,提示CD4+T的活化和增殖是PBC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记忆性T淋巴细胞数量(CD45RO)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得以不断进行的原因;CXCR3与T淋巴细胞向肝脏定向迁徙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血尿酸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10 4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采血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肝炎病毒学相关指标,同时行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NAFLD诊断依据2010年中华肝脏病学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规定的NAFLD诊断标准。结果除高血糖人群外,随血尿酸水平增高,男性和女性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均逐步升高(P<0.05)。除男性MS人群外,无论有无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明显升高,尤其当血尿酸水平>333μmol/L(男)或>233μmol/L(女)时(P<0.05),且女性高血糖和血脂紊乱人群、最低尿酸水平组人群NAFLD的检出率较高(P<0.05)。对无任何MS相关组分的人群研究发现,在相同血尿酸水平下,男性NAFLD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女性NAFLD检出率在血尿酸>233μmol/L时迅速升高(P<0.01);无论男女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指数、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分级是NAFLD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2.600、1.354、1.282、1.276、1.214和1.236。结论高尿酸血症是NAFLD的高危因素,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以往认为本病在我国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对我院6年来确诊的6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6.
临床上,原发忡胆汁性肝硬化(PBC)主要根据黄疸、瘙痒等症状,结合高碱性磷酸酶(ALP)及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确立诊断[1].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184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4例,阳性13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0例、GOV2型38例、IGV1型2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0例,阳性13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2例、GOV2型36例、IGV1型6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4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16例和中青年组(<60岁)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应用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主,占55.8%(232/416),高于中青年患组(37.0%,7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液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服用NSAIDs药物后近期出血率(21.2%)低于中青年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病史及Hp感染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青年患者不同,需予以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和2011年连续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年度体检的昆明铁路局职工共1 3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次体检的腹部B超结果判断有无NAFLD,将体检者分为阴性组890例(无→无)、新增组145例(无→有)、阳性组257例(有→有)、减少组75例(有→无)。记录NAFLD总检出率并分析NAFLD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2010年NAFLD总检出率为24.3%(332/1 367),2011年为29.4%(402/1 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14,P<0.05)。除2011年各组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2010年、2011年MS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升高〔OR=1.48,95%CI(1.06,1.74)〕对NAFLD新增模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降低〔OR=1.65,95%CI(1.12,1.98)〕和BMI降低〔OR=0.63,95%CI(0.36,0.81)〕对NAFLD减少模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BMI与TG则是减少NAFL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NAFLD患者应平衡膳食,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早期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SAP患者94例,以第1个24 h液体晶胶比1.5和3.0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晶胶比<1.5,26例)、中晶胶比组(晶胶比1.5~3.0,30例)和高晶胶比组(晶胶比>3.0,3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液体复苏成功患者的第1个24 h机械通气率、氧合指数、腹腔内压(IAP)、第三间隙液体滁留量、液体复苏量参数及患者2周内存活率.结果 入院后第1个24 h,高晶胶比组机械通气率显著高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氧合指数明显低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IAP明显高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液体滁留量(ml)显著高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而中晶胶比组与低晶胶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后第1个24 h,高晶胶比组输注晶体液量(ml)明显高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高、中晶胶比组胶体液量(ml)明显低于低晶胶比组(P均<0.05);晶胶比值高晶胶比组>中晶胶比组>低晶胶比组(P均<0.05).复苏后72 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ml)明显高于中、低晶胶比组(P均<0.05).高晶胶比组2周内存活率(36.8%)显著低于中晶胶比组(86.7%,P<0.05),与低晶胶比组(6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宜采用适当晶胶比的控制性液体复苏,可减轻体液潴留和提高治愈率,且采用中晶胶比的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