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观察成瘤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建立此模型的成功经验.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于纯种Wistar大鼠额叶接种C6胶质瘤细胞,观察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取脑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和GFAP阳性情况.结果:大鼠脑内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成功率为100%,成瘤大鼠的平均生存期为4周,肿瘤内部出现大片的坏死灶,坏死灶与肿瘤灶相间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坏死灶不显影,而肿瘤灶呈条索状的免疫荧光条带.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可有效地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其病理学特征符合胶质瘤的形态学特性,该模型在研究胶质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2.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rain LABVec torVision2 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 ,2 1例患者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 ,将影像学资料输入导航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进行三维重建 ,设计出最佳手术入路 ,术中实时显示来指导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 ,并用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2 1例注册误差 0 .3~ 1.8mm(平均 1.13± 0 .38mm) ;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 ;肿瘤全切除 17例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切除 2例 ;术后 16例患者症状减轻 ,5例无变化 ,5例出现一过性尿量增多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经鼻蝶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指导操作 ,手术顺利准确 ,肿瘤切除彻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3.
我科自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对17例颅内病变性质不明确的患者进行了活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73例共76个动脉瘤。2例术前死亡,手术成功夹闭73个,包裹梭形动脉瘤1个。Glasgow预后分级(GPS):Ⅰ级4例,Ⅲ级7例,Ⅳ级6例,V级56例。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均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且31%-CTA有助于手术前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翼点入路及纵裂入路可有效治疗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积极防治其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脑积水应早期应用脱水剂,配合腰穿或腰穿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慢性脑积水应及时行V-P分流。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聚乳酸乙醇酸阿霉素缓释棒对荷脑胶质瘤大鼠生存期及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为临床脑胶质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实验1~4组各6只,均按照文献接种脑胶质瘤C6细胞制备荷脑胶质瘤模型,接种后第14天实验1~4组分别开颅置入5%、10%、20%、40%的聚乳酸乙醇酸阿霉素缓释棒,假手术组则开颅置入不含阿霉素的聚乳酸乙醇酸空药棒。记录各组大鼠中位生存期,脑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中位生存期在模型组为27.75 d、假手术组为28.73 d,实验1~4组分别为55.75、73.62、76.62、54.50 d,实验1~4组生存期均长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P均<0.05),实验1~4组间及后两组间中位生存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HE染色显示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药棒周围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异型性明显,肿瘤中心出现栅栏样改变;实验1~4组药棒周围肿瘤细胞稀疏、生长明显受抑。结论聚乳酸乙醇酸阿霉素缓释棒可延长荷脑胶质瘤大鼠生存期,尤以10%、20%两种载药剂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26.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病及某些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体外培养、扩增和诱导分化获得足够数量的功能DC意义重大.本实验建立了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影响。方法  70只Sprague Dawley大鼠均接受第 2胸椎节段的脊髓损伤 ,然后随机分为 2组 ,照射组在损伤后 14d接受线照射 ,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第 3、7、14、2 1、2 8、3 5和 42天接受后肢运动、斜板及后肢疼痛反射等 3项脊髓功能测定。结果  70只实验鼠中符合设计要求者 62只 ,其中照射组 3 2只 ,对照组 3 0只。X线照射组大鼠的后肢运动恢复及斜板测定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疼痛反射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一定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鼠脑射频性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脑外伤后神经修复的机制,为进一步治疗颅脑外伤作前期探索。方法:建立鼠脑射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研究损伤后的不同时段GFAP阳性、PCNA阳性、及二者均阳性的细胞。结果:总结GFAP阳性、PCNA阳性细胞的特点;GFAP阳性细胞、PCNA阳性的分布范围;GFAP阳性细胞的峰值远远大于PCNA阳性细胞的峰值;且二者均阳性的细胞数量极少。结论:颅脑损伤后修复主要依靠GFAP阳性细胞为主的胶质细胞肥大来完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脂膜微囊(LCM)在鼠脑损伤区域的密度分布特点;研究其在损伤后不同时相LCM对脑损伤区的靶点结合能力.方法建立大鼠脑射频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相经尾静脉注射LCM混悬液,经荧光素及油红-O染色,观察并计数脑组织切片中的LCM.结果LCM主要聚集在脑损伤区周围2mm的范围内,伤后第10天与脑损伤区的靶点结合能力最强,出现密度高峰.结论LCM可以定向聚集于鼠脑损伤区周围,并在第10天达到聚集高峰;LCM有可能作为药物载体在脑损伤治疗中定向发挥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30.
神经导航下猴苍白球区电生理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猴苍白球区(Gp)电生理的特性.方法运用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通过微电极技术记录猴Gp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结果微电极可在Gp的不同部位记录到不同特征的电活动.苍白球外侧部(Gpe)背侧可测到低频的电活动,Gpe腹侧可测到高频的电活动;苍白球内侧部(Gpi)可测到高频、高幅的电活动.结论猴Gp不同部位电活动的频率、幅度、放电方式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Gp不同部位的电生理特性可以帮助立体定向手术中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