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HBV感染慢性化与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细胞内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感染组和HBV-DNA复制组Th1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46±2.06,9.52±2.41与11.18±3.12相比,P〈0.05);HBeAg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HBV-DNA复制组Th2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5±1.12,3.12±1.12,2.97±1.12与2.38±0.96相比,P〈0.05);HBeAg阳性感染组、ALT升高组和HBV-DNA复制组Th1/Th2比值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Th1/Th2比例失衡,表现为Th1/Th2比值下降,Th2细胞数量优势,Th1/Th2比例失衡可能与肝脏损伤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Th1/Th2比值可以作为监测HBV慢性感染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2.
厦门地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107例血标本经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23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0.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8.7%,革兰阴性杆菌占51.7%,真菌占9.6%,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是厦门地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有43、6%的大肠埃希菌和26.7%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较高,应重视血培养及对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对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的初筛检测及确证试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福建省9地市血站2016~2018年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TLV-1/2筛查,抗-HTLV-1/2阳性者留取血浆标本统一送至厦门市中心血站进行确证试验,分析不同初筛检测试剂及不同确证试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了抗-HTLV-1/...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观察纵隔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比较单纯CT、单纯目测纵隔淋巴结摄取程度、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为阴性后目测法、单纯半定量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对总体及不同分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2、4、7区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1、2、3、8区发现淋巴结则转移的机率高.目测法(尤其在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因素后)加半定量法诊断效能高(χ2=44.678,P<0.001),其灵敏度79.2%,特异度83.8%,准确率81.9%,阳性预测值78.5%,阴性预测值84.3%.结论:诊断纵隔淋巴结,目测法是较理想方法,SUVmax是很有价值的半定量指标,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5.
钩端螺旋体L型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鉴定钩端螺旋体L型菌株。方法 用电镜检查、SDS-PAGE及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鉴定一株自钩体脑动脉炎患血及脑脊液标准中分离到菌株。结果 电镜显示该菌株细胞壁有缺陷,形态呈多形性,SDS-PAGE显示该菌株表达的蛋白质带型与钩体的相似,缺失了部分条带,无新的蛋白带出现;DIBA显示该菌株弱阳性。结论 多种方法均鉴定该菌株为钩端螺旋体L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ET/CT显像结果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患者,并对17例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54例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44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5%0、915%。其中11例(204%)的临床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5例(9.3%)的治疗方案。^18F—FDO-PET/CT显像与骨髓穿刺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研究中I7例中的6例示病灶处于抑制状态,11例示肿瘤残存或新发阳性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残余病灶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77.
临床分离62株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5月-2008年8月临床分离的62株肺炎链球菌的来源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其中主要来自痰液标本(84.0%);在住院病房中,以儿科(67.8%)的分离率最高,其次是呼吸内科(11.4%);62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有42株,占67.4%;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1%、79.0%和49.4%.而对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90.3%、91.9%、95.2%、96.8%,98.4%,此外青霉素不敏感的菌株与青霉素敏感的菌株相比,更容易表现出多药耐药性.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索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四环素和红霉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有效药物,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性。方法 对医院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35株,占总病原菌9.2%;主要标本来源是痰液,占77.6%。高发病区是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及环丙沙星1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小于10%。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建议治疗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  相似文献   
79.
肾错构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肾错构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明特点。方法:对1987年1月至2003年3月20例(共23个病灶)肾错构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兮析。结果:含脂肪组织较多的肿瘤14例(共17个病灶);少脂或无脂肿瘤6例,2例经薄层CT扫描发现常规扫描不能确定的脂肪成分。结论:含脂肪较多的错构瘤CT及MRI表现典型,诊断容易;少脂或无脂的错构瘤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薄层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肺癌居于全球男性及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首位,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8%。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和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其中NSCLC占肺癌的80%-85%,NSCLC根据组织学可主要分为腺癌(约占40%),鳞状细胞癌(20%-30%)和大细胞癌(10%),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肺鳞癌的治疗中收效甚微,肺鳞癌的诊治更需得到关注,18F-脱氧葡萄糖(lfuorodeoxy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与分期中,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在肺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2例初治、接受PET/CT检查、行根治术的原发肺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原发灶SUVmax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82例肺鳞癌患者原发灶SUVmax以13.0为界分为两组,SUVmax>13.0组与≤13.0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8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原发灶SUVmax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分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存在正相关性,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 (HR=1.714,95%CI:1.021-2.876, P=0.042)、TNM分期(HR=1.677,95%CI:1.231-2.284, P=0.001)均为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提示SUVmax有独立于病理TNM分期之外的预后价值。而且,SUVmax在I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中有意义(P=0.045)。结论 PET/CT SUVmax对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是独立于TNM分期之外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并且原发灶SUVmax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