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9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2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急性胰腺炎并发迟发性胰性脑病(DPE)的临床特点以及维生素B1在DP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以来国内7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DPE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时间距胰腺炎发病时间为15~84 d。所有76例患者,死亡31例(病死率41%),其中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有40例,死亡2例(病死率5%),未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有36例,死亡29例(病死率81%),两组病死率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近五年来,应用维生素B1后,DPE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应用维生素B1治疗DPE,1周左右症状明显缓解,1个月内即可痊愈出院。未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病例多于脑病发生后数天至1周左右死亡,主要死因是颅内高压、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头颅MRI可见异常信号,脑电图提示轻到中度弥漫性慢波。尸检见侧脑室旁和丘脑多灶性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坏死、出血,血管周围水肿,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静脉淤血以及弥漫性点状小出血灶等,未发现脑组织脂溶性脱髓鞘化现象。结论维生素B1缺乏是DPE的主要病因。维生素B1治疗大大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52.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接诊30例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患者,经临床救治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0~49岁,其中<40岁20例,均无家族史。血钾1.5~3.4 mmol/L,血钾水平和肌无力程度不成比例,此特点与文献描述相符。23例 相似文献
53.
54.
55.
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近6年来,我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40~78岁,平均6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血肿量30~100 ml。出血部位:外侧型(壳核和外囊区)38例,内侧型(丘脑和内囊区)30例,混合型(内、外侧均有)50例;16例破入脑室。单侧瞳孔散大25例。GCS 9~12分30例,6~8分61例,3~5分27例。1.2 手术方法本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8.3 h,7 h以内者80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选择头部非功能区、距离血肿中心较近处为手术入路,避开侧裂重要血管部位,于患侧耳前作弧形切口,长…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目的探讨良性位置性眩晕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发病率及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眩晕"入院的患者,按出院诊断分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组和对照组。分析其基本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体位复位及辅助药物治疗,41例患者眩晕症状消失,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降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在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造模。观察SD大鼠行为,记录脑电图。通过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Cx43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变化。通过药物对癫痫电点燃模型成模过程的干预来观察癫痫形成与缝隙连接蛋白间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癫痫发作。蛋白印迹显示Cx43的表达异常增高。药物干预的2组SD大鼠模型痫性发作滞后,发作频率降低,程度减轻,痫性脑电波波幅降低,蛋白印迹显示Cx43的表达增高受到抑制。结论缝隙连接蛋白是癫痫形成的物质基础。抑制Cx43的过度表达,减少异常缝隙连接的形成,癫痫形成也受到抑制,从而预防癫痫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