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10年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高达9 240万,而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更是高达1.48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998年随着UKPDS研究结果的公布,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进入了"强化降糖"的时代,其研究显示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以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并能够一定程度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然而2008年ACCORD、ADVANcE和VADT研究显示强化降糖并未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会增加死亡率,给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强化降糖,何去何从,本文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式简化的单中心临床经验。方法 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始有计划地对经股动脉途径TAVR(TF-TAVR)的术式进行进一步简化, 开展超声引导主入路穿刺, 桡动脉副入路、无导尿, 左心室导丝起搏等策略。本研究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0月之前3个月(2020年7—9月, 常规组)和之后3个月(2020年10—12月, 简化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相关数据、术后30 d随访结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3例, 常规组42例, 简化组51例。简化组中计划应用超声引导入路穿刺51例, 成功应用51例(100%);计划应用桡动脉副入路49例, 成功应用45例(92%);计划无导尿48例, 最终无导尿35例(73%);计划左心室导丝起搏12例, 最终成功应用11例(92%)。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器械成功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术后瓣膜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简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2.5±17.9)min 比(78.3±16.7)min, P<0.001]、手术室时间[(133.7±25.1)min 比(159.2±...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瓣中瓣(TAVR-VIV)手术治疗外科生物瓣衰败中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接受TAVR-VIV手术治疗的32例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天津市胸科医院15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7例),其中重度狭窄16例(50%),重度反流5例(15.6%),混合型(至少中度狭窄合并中度反流)11例(34.4%)。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max)、峰值跨瓣压差(PGmax)、平均跨瓣压差(PGmean)、有效瓣口面积(EO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全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瓣膜置入后即刻评估瓣膜置入效果。对比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置入后即刻无或微量瓣周反流。术后7 d AVmax、PGmax、PGmean、E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7 d与术后3个月相比AVmax、PGmax、PGmean、E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增高(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在TAVR术中联合应用Chimney支架技术和All in One技术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操作、住院和出院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6.2±3.9)岁,三叶式主动脉瓣7例,二叶式主动脉瓣3例,术前CT评估均有冠状动脉阻塞危险因素,并且术中球囊预扩张提示冠状动脉阻塞。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枚药物洗脱支架完成Chimney支架技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有8例位于左主干,2例位于右冠状动脉,支架平均直径(3.7±0.3)mm,平均长度(20.6±2.4)mm,在住院及平均随访(7.8±3.7)个月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TAVR术中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6.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TEER的手术流程复杂,团队协作要求高,在中国尚缺乏规范的临床路径。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针对TEER团队建设、患者临床评估、影像评估、手术规范流程、复杂病变处理、围术期管理、全生命周期康复随访等临床关注的关键问题,专家组有针对性撰写了此临床路径,以推动我国TEER安全、规范地开展和普及,进而提高我国二尖瓣反流的诊疗水平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究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replacement,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继发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从8家心脏瓣膜中心共筛选出4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急诊TAVR治疗,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8.
显微神经外科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提高颅内疾病的治愈率.对于第三脑室和鞍区疾病,如三脑室肿瘤、前交通动脉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采用额底纵裂入路处理鞍区病变的优势日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1].关于额底纵裂的解剖学研究国外也有相关报道[2-3].因此本人路的解剖学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脉微循环损伤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且发生PCI术中冠脉微循环损伤的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丹红注射液1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丹红注射液改善患者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损伤的有效性,并于药物治疗后7天和6个月分别复查冠脉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结果 PCI术后药物治疗1周,对照组患者冠脉IMR均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2±2.85VS22.47±2.83,P=0.066);试验组患者冠脉IMR均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3±3.60VS16.58±6.03,P0.001)。PCI术后6个月复查,对照组患者的冠脉IMR均值较基线均值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2±2.85VS22.96±2.08,P=0.054);试验组患者的冠脉IMR均值较基线均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3±3.60VS18.51±4.15,P=0.009)。术后1周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冠脉IMR的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7±2.83VS16.58±6.03,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5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微循环灌注及其检测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广泛应用的再灌注治疗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的是心内膜下冠状动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脉开通。但由于相关的冠脉微循环出现微栓塞,使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反,另外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相关冠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通过侧支循环得到灌注,预后良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微循环的灌注,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微循环的评价指标。但是目前的技术尚无法在人体内直接观察微血管,微血管血流的测定也非常复杂,现回顾和展望微循环灌注的检测手段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