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照其合并其它免疫性疾病情况,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及重叠型干燥综合征.前者不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常合并这些疾病.因为它的病变常累及多个脏器,故常伴有多个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可同时累及分泌腺外的多脏器、多系统.累及周围神经病变可达50%以上,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约10%.本文分析9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活检、诊断、治疗、预后,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脑梗死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多数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方法 收集2005-01~2008-08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并发肺部感染前及并发肺部感染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评分的变化.结果 共收集并发肺部感染病例85例,感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3±5.2)分,感染后评分为(35.6±8.4)分,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病死率8.23%;838例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1例,病死率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肺部感染后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肺部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多导睡眠仪监测等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0例明确诊断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采用非药物、药物治疗1月,此后随访3年。结果:40例患者均有日间不能克制的过度嗜睡、夜间睡眠紊乱。结论:发作性睡病是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图可以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对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41例中并高血压者69例(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72例(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yphy,PSG)资料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30.67±3.46)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平均为54.59±26.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重于血压正常患者,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神经血管介入技术对血管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46例血管性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动脉组22例,行脑血管造影,将微导管超选择置于小脑前下动脉,给予尿激酶30万~50万U于20~30 min注完;静脉组采用常规静脉给予扩血管、降纤药物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疗效标准采用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颁布的疗效分级。结果动脉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静脉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8例。结论超选择局部动脉内给药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异常增粗、延长扭曲导致相邻脑干受压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1990年Jamjoom[2]报道了VBD可引起多发神经病学损害,其原因是VBD可从椎动脉开始到基底动脉全程增粗、延长,对临近颅神经的刺激引起刺激症状,直接压迫脑干引起神经缺损症状,已报道的有引起耳鸣、前庭功能受损、面肌痉挛、三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方法对21例确诊的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痊愈6例,死亡1例,其余症状好转。结论本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出现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脑桥最易累及,常表现为头晕、脑神经受损、锥体束征。头颅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怀疑此病时应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本病预后较好,不易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38.
头痛反复发作是神经内科常见情况,我们对龙南医院200例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评价,发现应用头痛宁可以明显缓解头痛及预防头痛发作,并且药效安全,不良反应较少。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大庆市龙南医院神经内科总结200例头痛患者,以谷维素为对照,评价头痛宁预防头痛发作的有效性及长期服药的安全性,为头痛宁治疗头痛提供有效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9.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可用其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双功能超声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及直观准确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6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白细胞增高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