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DD)起搏系统的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为11例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单导线VDD,并随访观察。结果:术中心房感知电极位于心房中、上部的A波振幅高于位于下部者,深吸气、深呼气、咳嗽对A波振幅略有影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心房感知电极的阀值稳定,无显著性变化。房室同步起搏率9例为100%,1例为80%,1例为70%。无发生肌电干扰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单导线VDD起搏系统具有简便、心房感知功能稳定、房室同步起搏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36例,年龄7~15岁,平均为6.7±5.3岁,男21例,女15例;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电生理标测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质,然后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到有效消融靶点进行放电消融.结果36例患儿消融前均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确定旁路27例,其中左侧旁路12例,消融成功12例;右侧旁路15例,消融成功14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消融成功9例.复发4例,再次消融成功,本组手术总成功率97%.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无消融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性别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心率和射频导管消融的相关参数。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女性心率(176.5±28.2次/min)比男性快(170.3±25.4次/min ),放电消融次数女性(3.0±1.2次)比男性(3.7±1.8次)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男女性年龄、消融成功率性别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女性较男性快,消融放电次数女性较男性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入选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将其升级为CRT。观察手术前后患者QRS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后,QRS时限较前明显缩短,由术前的155.2±27.1ms缩短至130±15.0ms,p0.01。随访至术后6月,CRT有效率为68%(18/25例),LVEDD[(64.6±8.5)vs(57.56±9.5),p0.01]显著缩小,LVEF[(29.4±3.8)vs(32.5±4.1),p0.01]显著增加,SPAP[(46.6±12.8)vs(44.5±13.1),p0.01]也较前下降。结论对于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26.
目前报道的文献大多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索F_(1α)(6-K-PGF_(1α)。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23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TXB_2,6-K-PGF_(1α)含量,结果比正常对照组板显著地升高。全部病例经复方丹参液和(或)手术治疗,作自身对照,TXB_2、6-K-PGF_(1α)/TXB_2呈显著下降;6-K-PGF_(1α)呈极显著下降。结果提示:①急性胰腺炎与高水平TXB、6-K-PGF_(1α)有关;②复方丹参液和(或)手术抑制了TXB_2、6-K-PGF_(1α)的生成。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为控制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VT)及心室颤动 (室颤 ,VF) ,观察患者采用经静脉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治疗效果。方法 :ICD均在胸部置入 ,经静脉单根电极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除颤电流由右心室心内线圈状电极至除颤器外壳本身。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地置入了经静脉单导线ICD ,除颤阈值均 <15J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静脉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除颤效果肯定、置入方法较简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心肌病患者CRT手术前后I型前胶原氨端肽(P-INP)、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ⅢCP)和IV型胶原(IV-C)的血清浓度的变化以及与心衰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CRT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8月行CRT的患者(CRT组),另选择与上述患者同期住院年龄相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48岁,反复胸闷、气促、心悸2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8年3月1日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症状,伴有心悸,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级",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心电图: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s.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9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4%;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下降,左心室侧壁和后间隔达峰时限最大差值90 ms.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及心房单极标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