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由血管内皮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心血管系统中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维持正常血管舒缩反应必不可少的保护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作为合成NO的关键酶,其基因发生变异,对NO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F)患者血浆活性肽Apelin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择住院心衰患者52例作为心衰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pelin含量。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pelin水平比较:心衰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4074±0.1607)ng/ml比(0.5299±0.2613)ng/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与血浆Apelin浓度的关系:心衰Ⅲ级、Ⅳ级组Apelin水平低于Ⅱ级组[(O.3416±0.0911)ng/ml,(O.2998±0.1049)ng/ml比(O.4546±0.1172)ng/ml,P均〈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级组略低于Ⅲ级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降低,且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Apelin与心衰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 - 6 75 4 G/ 5 G多态性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 )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 12 1名健康人和 12 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4 7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39例 ,心绞痛 4 0例 )进行了 PAI- 1基因 4 G/ 5 G多态性分析。结果  PAI- 1基因 4 G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 (0 .6 0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4 8) (χ2 =7.6 3,P<0 .0 1) ;4 G/4 G基因型基因频率冠心病组 (0 .39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90 ) (χ2 =12 .6 7,P<0 .0 1) ,与 5 G/ 5 G基因型相比 ,对冠心病的比数比 (odds ratio,OR)为 2 .5 4 ,95 %的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CI) :1.2 2~ 5 .2 7(P<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而 4 G/ 5 G基因型对冠心病的 OR为 1.2 8,95 % CI:1.4 5~ 2 .38(P>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AI- 1基因 4 G/ 4 G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 ,4 G/ 4 G基因型个体易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外显子7的Glu298Asp和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VH,FVH)基因外显子8的Arg353Gin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老年人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147例CHD患者和116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反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eNOS基因Glu298Asp和FⅦ基因Arg353G1n多态性.结果 ①eNOS基因Glu/Glu、Glu/Asp、Asp/Asp基因型频率CHD组分别为78.9%、20.4%、0.68%和对照组分别为89.7%、10.3%和0.0%;FⅦ基因型频率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lu/Asp+Asp/Asp型和Asp等位基因频率CHD组(21.1%和10.9%)显著高于对照组(10.3%和5.2%)(P<0.05),Asp等位基因对≥60岁老年人发生CHD的风险增高,OR=2.43,95%CI:1.22~4.86(P<0.05);③携带FⅦ基因Arg/Gln+Gln/Gln型和Gin等位基因个体发生CHD的风险降低,OR=0.77,95%CI:0.33~0.56和OR=0.85,95%CI:0.38~0.53(P>0.05).结论 eNOS基因Asp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老年人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FⅦ基因Arg353Gln多态性与CHD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不同肾素型高血压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对6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锌铜铅的测定比较,结果 发现血清锌正常肾素型高血压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低肾素型高血压病组显著低于正常肾素型高血压病组,血清铅正常低肾素型高血压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铜各组间无差异。结论低锌和高铅在高血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特点及心率变异性(HRV)与SMI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患者和42例健康人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SMI发作的时间进行分析,病例组HRV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SMI发作前30分钟、发作时、发作后30分钟心率功率谱的变化。结果 SMI发作多在6:00-22:00,占总数的88.06%,其中6:00-12:00占总数的32.09%,17:00-21:00占总数的26.87%。SMI组SDNN、高频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低频峰、低频峰/高频峰均大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低频峰在SMI发作前、发作时均增高,发作后降低,高频峰在SMI发作前30分钟最低,发作后升高。结论 SMI发作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HRV降低,并且SMI发作有明显的昼夜发作特点,高频峰已经降低,说明SMI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性升高,自主神经的功能失调,SMI发作前30分钟交感神经已经兴奋,迷走神经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吡格列酮(Piog)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I组:正常对照组6只,II组:高胆固醇饮食(Hi-chol)组6只,III组:Hi-chol加高剂量Piog组6只,IV组:Hi-chol加低剂量Piog组6只,喂养8周后处死。于实验终点取兔血清测定血脂;取兔主动脉,观察血管AS斑块及脂质条纹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1)血脂:Hi-chol成功诱发高脂血症(高TC、TG、LDL-C,HDL-C下降未达显著水平),预防应用高、低剂量Piog明显降低TG,P<0.001。(2)主动脉AS程度:Hi-chol组AS最明显,高、低剂量Piog明显改善主动脉AS情况。(3)主动脉弓血管内壁免疫组化:Hi-chol组、Hi-chol加高低剂量Piog组MMP-9阳性面积比(阳性染色面积/斑块总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高剂量Piog组与单纯Hi-chol组比较,明显降低其表达(P<0.05)。结论:在新西兰兔中,高脂饮食成功诱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而预防性服用吡格列酮可一定程度上降低TG水平,抑制粥样斑块形成,高剂量吡格列酮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内MMP-9表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病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50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组,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分为六组。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和定量评价。结果:随着高血压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三支病变和弥漫病变逐渐增多;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1,P<0.0001。随着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3,P<0.0001。说明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49.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SOD MD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方法 收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酚酸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丹酚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SOD,MDA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MDA浓度的降低幅度以及SOD活力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50.
冠心病患者活性肽Intermedin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Intermedin(IMD)浓度,探讨活性肽IM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4组;按狭窄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0支组。随机选取同期查体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年龄(56.36±9.72)岁。采用同批酶联吸附法测定血浆IMD浓度。应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浆IMD水平(2.56±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5±0.31)mg/L(P〈0.01);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组间血浆IMD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冠状动脉狭窄不同支数组间血浆IMD水平无显著差异(P=0.27)。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心病患者血浆IMD水平出现升高幅度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