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脑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培养的人胎儿胰岛组织脑内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10例,其中7例已完全撤离胰岛素治疗达2~13个月,2例每日胰岛素剂量较移植前分别减少37%和64%,病情控制良好,无效者1例。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移植物可能在患者脑内成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病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50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组,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分为六组。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和定量评价。结果:随着高血压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三支病变和弥漫病变逐渐增多;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1,P<0.0001。随着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3,P<0.0001。说明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23.
4例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PSA)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在反复徒手压迫、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等治疗数日无效后实施凝血酶(500 U,用生理盐水5 mL溶解)瘤腔内注射。成功后继续卧床12 h。1·床边注射法:穿刺部位尽量远离股动、静脉。根据回血压力、颜色证实针头刺入假腔后,压迫PSA颈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VSMC)增殖之间的关系,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开发调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调脂合剂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组,喂饲高脂饲料造模,调脂合剂组用降脂合剂(1.1ml/100mg体重/d,1ml含生药0.85g)灌胃,辛伐他汀组用西药辛伐他汀(1.0ml/100g体重/每天,1ml含药0.17mg)(浙江新昌京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01175)灌胃,以上各组共灌胃10周,自由饮水,于实验第77天全部处死取材.分别检测各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用PCNA标记法检测VSMC增殖率.结果模型组的T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LDL-C的含量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模型组的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VSMC增殖率与血清TG、TC含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是r=0.786,r=0.696,经检验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脂异常可以刺激VSMC的增殖,并且VSMC的增殖率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AS的预防主要通过抑制VSMC的增殖和向内膜下迁移.中药调脂合剂疗效可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5.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lcular Myocardium,NVM)是心肌发育不全的一种罕见先天性心肌病,它是胚胎发育早期,网织状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小梁化的心肌持续存在,以无数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小梁隐窝为特征,本病就诊年龄不一,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首诊易误诊。对我院2003-11~2006-07经临床和超声检查诊断为NVM患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处理方法。发现穿刺部位有血管杂音(适度加压可使杂音消失)、搏动性包块者,可初步确立诊断。常用徒手压迫并加压包扎法简便,但病人痛苦大;假腔内注射凝血酶作用迅速、可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可保障安全,最小用量仅20U。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454例患者中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或分支狭窄≥50%者294例纳入观察组,狭窄<50%者16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并行Gensini评分。比较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双支及多支病变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于冠心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升高的血尿酸有可能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干预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ox-LDL以及MMP-9水平.结果 ①常规治疗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并且有效降低血清中ox-LDL及MMP-9水平.②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ox-LDL以及MMP-9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ox-LDL与MMP-9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盐碱地区农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3-03/2004-03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滨州市滨城区及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县分别随机抽取2个村,共计10个自然村,对年龄35~74岁、户口在调查地、常住5年及以上2040名居民进行现况调查。采用访问入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疾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采用3d24h饮食回忆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包括平素食物的种类、饮食中脂肪食物、食盐及含盐食物、吸烟和饮酒历史及量。排除影响身高、体质量的可能因素后,使用统一校准的医用身高体质量计测量身高、体质量。使用统一校准的汞柱式血压计测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受调查者以5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8个年龄组。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相关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接受调查2040名居民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8.24%,其中男28.97%,女27.51%。标化患病率为26.10%,其中男26.86%,女25.3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无性别差异,而<45岁者,各年龄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食盐摄入增多、人均年收入提高、受教育程度降低而明显上升(P<0.01);吸烟者、经常酗酒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③高血压家族史、年龄、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及超重与原发性高血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鲁北盐碱地区农民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中药酚酸类化合物抑制DNA损伤的效应,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 Trolox为阳性对照,选取结构相近的没食子酸、咖啡酸、芥子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5种天然酚酸类化合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从而抑制DNA氧化损伤的作用。对电泳结果进行吸光度分析,计算开环态DNA所占百分比,由此得出各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 5种酚酸类化合物均表现出抑制DNA损伤的作用,开环态DNA所占百分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5种化合物可抑制羟自由基引起的DNA损伤,IC50值分别为:没食子酸(1.13±0.03)mmol·L-1≈咖啡酸(1.14±0.07)mmol·L-1<对香豆酸(1.41±0.06)mmol·L-1<芥子酸(1.68±0.04)mmol·L-1<阿魏酸(1.80±0.04)mmol·L-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