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H)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pylor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检测血清anti-Hpylori-IgG,来判定是否存在Hpylori 感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V RNA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HCV基因型.结果:HpyloN感染率在慢性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5.5%、76.5%、78.6%VS 43.4%,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ylon感染率增加.不同HCV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ylon感染率均增加.基因1a型、1b型、2a型和2b型患者HpyloN感染率分别为59.5%、66.7%、65.0%和59.2%,各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H pylori在慢性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cCV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调查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是否存在肝螺杆菌(Hh)感染,为进一步探讨Hh在小鼠慢性肝炎、肝细胞癌以及下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国内不同地域的114只不同品系小鼠,其中C57BL/6小鼠39只,BABL/C小鼠43只,SCID小鼠14只,C3H小鼠18只.分别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h抗体和粪便Hh抗原;PCR法检测粪便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和Hh特异性16SrRNA基因;粪便螺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等方法分析Hh在小鼠中的感染状况.上述方法中有一项阳性即判断为存在Hh感染.结果 在114只小鼠中有25只感染了螺杆菌(21.9%),其中44.0%(11/25)为Hh感染,并以SCID小鼠和C3H小鼠Hh感染率较高.同时,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其余56.0%(14/25)的螺杆菌感染小鼠中发现存在其他螺杆菌感染.结论 来自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除存在Hh感染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3.
HBV感染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2].目前,国际上已被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禁忌证少、价格适中,但其主要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需长期用药才能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酸)类似物可不同程度地诱导HBV DNA相关位点变异并导致耐药基因出现,从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3-4].  相似文献   
24.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2008,13(3):205-20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P-Ig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9.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7.1%)及合并肝癌组(80.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HBVDNA阳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不同病毒载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HP感染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人们发现糖尿病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肾细胞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与呼吸系统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有关。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免疫系统的作用、高血糖的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6.
人们发现,随着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逐年下降,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目前对Hp感染与GERD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3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P感染状况与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分型的关系。结果HP感染率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75.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C基因型和D基因型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内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检测,分析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DNA中,有25例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而23例正常肝组织仅有3例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对两组患者肝组织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螺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HBV感染作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最重要病因已得到公认.但同样是HBV感染且基因型相同者,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相差甚远,有些患者可发展至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而有些患者却不发病,其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除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协同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细菌感染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0.
HCV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后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规范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持久应答率已从最初应用单纯IFN抗病毒治疗的13%提高到目前聚乙二醇(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70%,但仍有近30%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不能获得持久应答效应[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