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内支架置入(ES)以及血栓旋切等微创手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7支病变血管,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局部灌注溶栓2例,单独PTA 2例,PTA ES16例,血栓旋切 ES12例,分期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5例症状明显缓解(78%),术后主干血管即时再通32支(86%),术后4周29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8%),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66%和63%;1例患者于术后1周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安全途径,术后规范抗凝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2.
孟艳丽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6):484-485
目的调查和了解注射配药操作流程质量。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澜查两种形式,调查6所医院12个护理单元的配药现场及其120名护理人员。结果配药现场护理人员对环境及个人卫生准备、药物质量检查、安瓿割锯与消毒、药瓶消毒与开启等重要环节较为重视,与116名护理人员问卷调查的结果(上述操作正确率88%-95%)一致。但也存在操作现场有外来人员出入、用镊子或钳敲断安瓿、棉球或棉签多次使用、瓶塞侧面消毒缺如等不规范的行为。结论加强注射配药操作流程质量的管理,杜绝由此产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建议加大护理器具研发,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3.
44.
孟艳丽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1,(4)
由美国Loxo Oncology公司研发的Selpercatinib于2020年5月8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Retevmo.该药物专门用于转移性RET基因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需要系统性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RET基因突变的甲状腺髓样癌(MTC)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患...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研制新型内固定器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生物力学测试,论证该内固定物的力学稳定性和下一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比较空心钉、张力带、新型内固定器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大结节骨折模型后,随机编号分为3组,分别采用空心螺钉、张力带、新型内固定器固定大结节骨折块,在测试前,每个模型均给予3次加、卸载预处理,每次加载速度为10mm/min,在0~80N之间,每次30s时间间隔,以消除标本模型的肌肉黏弹性及松弛效应,提高数据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最后将加载值调零,设定在保护载荷(900N)下对每个标本匀速加载(10 mm/min),标本的位移大小及相应载荷情况通过实验机的计算机软件自动记录,选取骨折线位移在2mm、5mm的大结节加载负荷作为比较数据。结果三组标本(空心螺钉组、张力带组、新型内固定器组)在大结节移位2 mm时载负荷大小分别为(201.18±7.14)N、(238.83±31.04)N、(240.74±5.19)N,三组组间比较,张力带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张力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标本(空心螺钉组、张力带组、新型内固定器组)在大结节移位5 mm时载负荷大小分别为(410.48±32.79)N、(530.48±31.04)N、(728.36±10.43)N,三组组间比较,张力带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张力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肱骨大结节新型内固定器相对空心螺钉或张力带表现出明显生物力学优势,新型内固定器理论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稳定固定效果,为下一步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在血站日常采血工作中,往往由于供血者精神紧张或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所采集的血液不能达到预期采血量。这些血液如应用到儿科患者时,部分患儿会产生低血钙症。我们调查这方面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院前急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创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医疗体系改变过去坐等病人上门的传统应诊方式。把紧急救治护理措施送到病人家中或现场。目前,由于基层条件所限,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网络都不够完善。1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1.1乡村医生及群众,急救知识谈薄,不能及时拨打“120”,或立即转院延误抢救时机。病例列举:男,19岁。因车祸造成脾破裂被送往乡村医院。医生只给予浅表处理,未采取其它措施,经3h后拨打“120”,待医护人员赶到,病人已出现失血性休克,虽经积极抢救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1.2现场人员没有及时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而…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探讨人群HLA-DRB1*12基因及相应位点下IL-4及IFN-γ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74名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广西籍健康大学生及条件相近的64名中、强应答者,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HLA-DRB1* 12等位基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水平及IL-4因子水平.结果 (1)无、弱应答组的HLA-DRB1*12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0.8%,低于中、强应答组的32.8% (P=0.002);(2)无、弱应答组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7.21±7.92) 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16.36±11.00) ng/ml( P=0.000);(3)无、弱应答组中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3.18±4.45) 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7.76±5.71) ng/ml(P=0.000);(4) HLA-DRB1* 12阳性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13.18±11.24) ng/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11.00±10.29) 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5) HLA-DRB1*12阳性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5.947±4.530)ng/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5.132±5.800) 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结论 HLA-DRB1*12基因可能是促进广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0.
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健康成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阐明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理。方法根据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HBs的水平分为免疫应答组和免疫无(弱)应答组,随机选取每组其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分析仪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成人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组和无(弱)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在两组间的百分比分别为66.5±8.4、33.5±5.9、34.0±6.5和67.1±8.7、24.9±6.6、24.5±5.9。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D4^+、CD8^+T细胞数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CD3^+T细胞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O.05)。结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可能影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而T淋巴细胞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