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ω-3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20S蛋白酶体的活性.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方法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在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放入液氮中保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伸趾长肌内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荧光法检测伸趾长肌内20S蛋白酶体活性.结果 测定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脓毒症组16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假手术组的20S酶体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0S蛋白酶体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TPN组活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ω-3脂肪酸组20S活性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以通过降低20S蛋白酶体活性减轻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按脓毒症诊断标准纳入我院62例患者,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第1、3、7天血清前降钙素原含量,根据住院期间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两组第1、3、7天的PCT含量,做脓毒症休克患者入组第1天血清PCT含量的ROC曲线,分析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中前降钙素原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PCT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8,以8ng/ml为其最优截值点,其对死亡预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77.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从系统水平研究新冠1号方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在新冠肺炎相关网络的背景下评价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方法 利用TCMSP筛选活性成分和标靶蛋白,借助Uniprot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标网络,通过Gene Cards、OMIM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并构建COVID-19靶点PPI网络,使用Draw Venn Diagram绘制Venn图并筛选新冠药方作用靶点,将其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整理分析结果并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新冠药方活性成分-COVID-19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新冠1号方的活性成分参与调节AGE-RAGE、IL-17、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与治疗COVID-19相关的信号通路。新冠药方活性成分-COVID19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柚皮素、槲皮素、木樨草素均与相关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效果。结论 本研究借助网络药理学揭示了新冠1号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错综复杂的网络调节机制,从整体上阐明了中医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的特点,为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2×104U·kg~(-1)),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15、7.5、3.75 g·kg~(-1))。实验采用逆行胆胰管灌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复制SAP大鼠模型,造模后3 h,按组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6 h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心肌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大鼠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胰腺、心肌损伤严重,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心肌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IL-1β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胰腺和心肌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TNF-α、IL-1β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减少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真武汤临床多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水肿病患者,很多医生因此将其归纳为利尿剂,然究其实质乃是其温阳以利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机械通气肺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制作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3组,即正常组、传统潮气量组及小潮气量组,在造模结束后6 h收集VILI的炎症反应标志物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测定肺组织核蛋白核因子-кB(NF-кB)含量,VILI炎症损伤标志物BALF的蛋白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湿/干比和氧合指数,以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检测外周血中NF-кB活性.结果根据参考文献建立VILI兔模型,与正常组相比,小潮气量组的BALF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肺组织核蛋白NF-кB含量、蛋白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湿/干比和氧合指数、循环内皮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外周血中NF-кB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小潮气量可以降低VILI导致MODS的发生率,可能与小潮气量能够降低NF-кB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7.
中暑时表现为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 C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尽管目前采用了积极的降温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但中暑的病死率仍可高达10%~15%,一旦转化为重症中暑,则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则可达到40%以上[1-2],即便是存活者,其中也有约30%留有长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2-3].最新更多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暑的病理生理学反应不但可由热暴露的直接损伤引起,而且还可继发于热损伤之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引发MODS[4],而这种高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发病率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目标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治疗组128例,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100 kU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6 d;同时胸腺肽α1(迈普新)1.6 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每日1次、连用6 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及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CD4+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CD4+IL-4+)比值.终末观察指标为感染病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IFN-γ+/CD4+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IL-10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比47%,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08±2.46)d比(8.23±3.47)d,P<0.05];而两组间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比33%,P<0.05).结论 给予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用的免疫调理方案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这与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但对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用或联用对人肝癌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14b-HMGB1原核表达纯化HMGB1蛋白;用不同浓度的HMGBl蛋白(0、0.01、0.1、1、10 mg/L)或不同浓度的LPS(0、0.1、1、10、100 mg/L)以及1 mg/L HMGB1和10 mg/L LPS联用分别刺激培养的HepG2,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液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刺激HepG2分泌IL-6、IL-8表达(P<0.05或P<0.01),而对GM-CSF、IFN-γ、IL-1β、IL-2、IL-4、IL-10、IL-12、TNF-α等作用不明显;不同浓度的HMGB1刺激HepG2后发现,低浓度的HMGB1可明显上调IL-6、IL-8的表达(P均<0.01),但随着浓度升高,这种诱导作用逐渐减弱,并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对其他8种细胞因子也无明显诱导作用.HMGB1和LPS联用时,高浓度的HMGB1可明显抑制LPS对HepG2分泌IL-6、IL-8的诱导作用(P均<0.01).结论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对炎性刺激仅能产生很少种类的细胞因子,其中LPS作用可以上调IL-6和IL-8水平,而HMGB1则表现出量效的反作用,并且高浓度的HMGB1可明显抑制LPS对HepG2分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左西孟旦)和对照组(多巴酚丁胺)各10例,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入组时、入组后第3、8天早晨7:00行肌钙蛋白、脑钠肽、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记录升压药物用量、出入量及ICU内全因病死率。结果两组入组时PCT、脑钠肽及肌钙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8天PCT、脑钠肽和肌钙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8天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静脉用左西孟旦可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状态,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