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对其进行多维度神经心理学测试,并收集临床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和IGF-1水平。结果:①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2DM患者听觉词语测试-延迟回忆(AVLT-Delay Recall)、听觉词语测试-再认回忆(AVLT-Recognition)和画钟测试(CDT)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患者血浆BDNF[5.95(2.41~6.12)ng/ml]及IGF-1[(110.84±22.14)ng/m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84(1.32~10.41)ng/ml和(129.00±29.41)ng/ml](P﹤0.0... 相似文献
3.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SUA水平分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A组)和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B组)。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HbA1c等相关指标,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1)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P<0.05),并且颈动脉斑块形成率明显增高(P<0.05)。(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体重指数、HbA1c均显著高于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P<0.05)。(3)SUA与HbA1c、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正相关(r=0.675,P=0.012;r=0.534,P=0.034;r=0.655,P=0.007)。结论S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控制不佳均与SUA升高有关。因此为临床提供降低SUA一定帮助,减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入选条件的门诊及住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和联合治疗组(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d、厄贝沙坦150 mg/d),各12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钙、血钾、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单独运用厄贝沙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难治I生疾病,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为0.3%-1.0%。“创面床准备”是治疗慢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当患者机体条件差,合并糖尿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及全身感染,加之静脉溃疡时间长时,往往会使病情恶化,导致溃疡难以愈合。我院于2013年6月1日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纳差、恶心等,所有患者均经过肝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而确诊。5例患者单纯经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内科保守治疗而治愈或显效;17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而治愈或显效,总有效率达91.7%。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纳差、乏力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反复肝穿刺抽脓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糖尿病性皮肤病(DD)对DN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18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合并DN者78例(DN组),无DN者110例(非DN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DD、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等。以有无DN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中DD与DN的发病率分别为47.34%(89/188)和41.49%(78/188)。而DN组中DD的发病率达79.49%(62/78),而非DN组中为24.55%(27/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BG、2hPG、HbA1c明显高于非DN组[(52.83±6.43)岁比(50.35±6.48)岁,(10.51±4.36)年比(6.484±3.25)年,(137.42±14.17)mmHg(1mmHg=0.133kPa)比(132.57±15.38)mmHg,(11.95±2.83)mmol/L比(10.28±1.98)mmol/L,(15.07±3.16)mmol/L比(13.51±2.75)mmol/L,(9.62±2.17)%比(8.634±2.08)%],FC-P低于非DN组[(1.76±0.89)μg/L比(2.01±0.7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DD、FBG是影响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41,3.209,3.368,P〈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DD与D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T2DM患者存在DD时应注意DN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选择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胫前色素沉着斑(PPP)者80例(PPP 组),无 PPP 者85例(NPPP 组),以及50名糖调节正常者为对照组(NGR 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胱抑素 C 等。结果显示, NPPP 组 BMI、FBG、2hPG、TG、胱抑素 C 高于 NGR 组(P<0.01)。 PPP 组患者 BMI、收缩压、FBG、2hPG、TG、胱抑素 C、RBP4高于 NGR 组(P<0.05或 P<0.01)。 PPP 组患者糖尿病病程、FBG、2hPG、HbA1C、胱抑素 C、RBP4明显高于 NPPP 组(P<0.01)。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RBP4与胱抑素 C 呈线性正相关(r =0.77, 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 RBP4及胱抑素 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8(P<0.01)。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与 PPP 的发生呈正相关(r =0.37、0.26、0.22,P<0.05或 P<0.01)。 相似文献
9.
格列美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新型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 6 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12周的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 ,格列美脲治疗 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两小时血糖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分别下降 3.0 3mmol/L、6 .57mmol/L、2 .99%。格列美脲降低FBG、PBG、HbA1 C的有效率分别为89.1%、87.8%、84 .4 %。结论 格列美脲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磺酰类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的血脂变化。方法:52例患者给予甲状腺片口服治疗,每日20~80mg,治疗前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圉辟(HDL-C)、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C)经公式换算得出数值。结果:TC、LDL-C、ApoB、Lp(a)经治疗后显著降低,分别降低30%、42%、40%、47%,TG、HDL-C、ApoA1变化不大。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经甲状腺片治疗后使血浆TC、LDL-C、AooB、Lp(a)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