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IL—1β与IL—6在Graves病时的改变及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Graves病(下称G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Iβ)及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旨在探讨GD时外周血IL-Iβ和IL-6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显示,GD各组血清IL-Iβ与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均<0.01),IL-1β与IL-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认为IL-Iβ与IL-6在G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自动活检枪与CT-p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动活检枪与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8或21G的自动活检枪在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下对61例全身各脏器肿块行穿刺活检术,标本的病理结果与手术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使用自动活检枪的活检成功率为98.7%(153/155),穿刺准确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46例,良性病变13例,假阴性2例,与手术病理或者追随结果诊断一致性为96.7%(59/61);并发症4例(6.5%),其中少量气胸2例,穿刺针道少量出血2例。结论:自动活检枪与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穿刺活检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氩氦刀治疗体部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5例经病理证实的体部肿瘤患者的34处病灶在CT导引下经皮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病灶最大径范围2.0~12.5 cm,术后计算冰球覆盖率。结果 53%(18/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为90%~100%(I级),38.2%(13/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为80%~90%(II级),8.8%(3/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80%(III级);并发症发生率16%(4/25);所有病灶穿刺准确率为100%,首次进针准确率为94.5%(52/55)。结论 CT定位准确性高,氩氦刀微创冷冻消融对体部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使用价值较高,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性及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研究其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其病灶的特征及多普勒血流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肿块良性及恶性检出率分别为95.93%及83.95%。乳腺良性肿块分级主要为0-Ⅰ级,乳腺恶性肿块主要有Ⅱ-Ⅲ级。良性及恶性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孙金凤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5):357-358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阑尾炎患者。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病死率。急性阑尾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本文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型并与手术后病理分型相对照,探讨超声检查(联合使用高、低频探头)分型在急性阑尾炎诊疗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31例,女27例,年龄5~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或不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间均未超过3d。血常规检查:51例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超声检查44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08.
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68例脑梗死患者为B组,测定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内皮素-1(ET -1)和一氧化氮(NO)含量,比较B组应用川芎嗪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TNF -α、ET -1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P<0 05) ;经川芎嗪治疗后,B组血浆TNF -α、ET -1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 05)。结论:川芎嗪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浆TNF -α、ET -1和NO的含量水平,并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酯胶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B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C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酯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观察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7%(2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例),B组总有效率为80.0%(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例),C组总有效率为93.3%(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例)。所有患儿均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呋辛酯胶囊和阿奇霉素单药给药,不良反应并未因联合治疗增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