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福成 《中国医刊》1999,34(3):10-1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血管痉挛,导致心肌氧耗与氧供间失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多数病人有典型的心绞痛,但也有相当部分病人无明显胸痛,而仅表现为胸部不...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的高龄老年(≥80岁)AM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发病3年后的预后等。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范围80~102岁,中位年龄8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风及肿瘤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7%、32.4%、45.1%、70.6%、50.0%、38.2%、42.2%和36.3%;接受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药物、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5.5%、23.5%、41.2%、53.9%、58.8%、32.4%和4.9%。发病3年内心血管病死亡率达62.7%,对比AMI发病后3年内存活的患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5),而接受抗血小板药物、肝素、ACEI或ARB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AMI患者发病3年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力衰竭。结论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心力衰竭和(或)肺部感染及较少接受AMI后标准治疗的患者3年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心力衰竭与3年心血管病死亡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4.
本文引入了虚拟热源的概念,分析了边界条件对升温的影响及加热时间及温度场点位置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声源参数及生物组织特性参数对治疗区升温快慢的影响,比较了聚焦参数相同的册球面换在和高斯换能器声焦点的瞬态温度,所得结果对超声热疗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医药工作者对药品效期更易识别。对目前市售药品效期标示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对药品效期标示逐个进行查阅并归纳整理,归纳出了药品效期识别方法,提出对药品效期管理计算机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同时,针对很多患者自购OTC药品服用的现状,为了用药安全,提出患者服药时应注意的药品有效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将42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404例)、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8例),分析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 (1)MI后消化道出血组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比例高于MI对照组(13.3%、12.5% vs.5.2%),消化道出血后MI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所占比例高于MI对照组(62.5% vs.4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MI对照组[(57.1±23.5)ml·min-1·1.73-2 vs.(74.6±26.4)m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I(0.957,0.995),P<0.05].(3)消化道出血后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以及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MI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后MI组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MI后消化道出血组[(7.2±1.3)g/dl vs.(11.3±2.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75.0% 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MI对照组(53.3% vs.7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后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MI对照组(12.5% vs.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MI对照组(40.0% vs.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降低是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乳头肌断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77岁。因发作性胸痛 30年、持续胸痛 15h ,于 2 0 0 3年 4月 8日入院。 2 0 0 3年 4月 4日开始出现活动后胸痛 ,向后背及右肩放射 ;7日晚 10时出现持续胸痛伴恶心 ,心电图 (ECG)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 ,V2~ 6导联ST段压低 0 .5~ 2 .0mm ,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梗 )收入院。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高血压及长期吸烟史。查体 :体温 35℃ ,脉搏 78次 /min ,呼吸 17次 /min ,血压 134/ 71mmHg。口唇无紫绀 ,无颈静脉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界不大 ,心率 78次 /min ,律齐 ,心音低 ,各瓣膜区未闻…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8岁。因腹壁肿物 ,诊断为脐疝 ,欲行脐疝修补术于 2 0 0 1年 12月 13日入院。患者平素无明显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有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无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及心脏病家族史 ,无关节肿痛史。查体 :体温 3 6 2℃ ,血压 12 0 / 80mmHg( 1mmHg =0 13 3kPa) ,呼吸 18次 /min ,脉搏 72次 /min。心界无扩大 ,心率72次 /min ,律齐 ,心音中等。胸骨左缘第 3肋间可闻及Ⅱ级(Ⅳ级分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局限 ,心尖部Ⅱ级 (Ⅳ级分 )收缩期杂音 ,未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 (ECG)显示 :Ⅲ、a…  相似文献   
69.
比较31例尿激酶(UK)及14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辅以阿斯匹林及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t-PA组与UK组相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6%与58.1%(P>0.05);脑、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并发症在t-PA组稍多,而UK组以局部皮肤出血较多.血管再通组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室壁瘤及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低,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再通组病人心脏破裂的发生明显低于未再通组(0与17.6%P<0.05).本研究提示静脉t-PA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UK,有条件者可以首选t-PA.溶栓再通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室壁瘤、心梗后再缺血的发生,特别是心脏破裂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男性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共计170例。根据患者有无不健康生活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98例,有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吸烟、熬夜、运动少。B组患者72例,经调查患者无不健康生活方式。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和9个月随访最小管腔直径(MLD),支架植入部位参考血管直径(RD)、再狭窄率(DS);统计分析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检测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术后9个月随访两组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1.3±1.0)mm VS (2.4±0.4)mm]和再狭窄率[(56±33)%VS(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9个月TLR为15.4%, TVR为14.6%;B组随访9个月TLR为6.2%, TVR为3.8%。两组在TLR和T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5.26±1.06) VS (4.36±1.14) mmol/L;(2.87±0.84)VS(2.46±0.65) mmol/L;(2.66±1.30)VS(1.96±1.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男性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