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外伤性肠破裂3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肠破裂是常见重要急腹症之一,此症强调早期确诊和手术治疗.我院1960~1988年共手术治疗31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2例外伤性肠破裂均经手术证实。男266例,女46例,年龄3~77岁。闭合性263例,开放性49例。以撞击伤和挤压伤为常见(占57.8%),直接外伤291例,间接外伤21例.死亡26例。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效果 ,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对行常规 PTCA的 18例患者分别于 PTCA前后 1周及随访期行亚极量踏车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最大氧耗量 ( VO2 max)等参数。结果 :PTCA后运动所达到的最大心率 ( HRmax)较术前明显提高 ( 14 3.1比 135 .1次 /min,P<0 .0 5 ) ,最大运动量明显提高 ( 7.11比6.5 3METS,P <0 .0 1) ,运动诱发的心电图相应导联 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 - 1.39比 - 0 .85 mm,P <0 .0 0 2 ) ,运动中每分钟通气量 ( VE)、二氧化碳的产生 ( VCO2 )均明显增加 (分别为 5 5 .7比 5 1.0L/min,P<0 .0 2及 1.87比 1.76L/min,P<0 .0 2 )。与术后比较 ,随访期运动时间、最大运动量、VE、VCO2 及 VO2 均有明显提高 (分别 P <0 .0 0 5 ,P <0 .0 2 )。结论 :冠心病患者 PTCA后 VO2 max、HRmax、VE及 VCO2 均明显提高 ,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运动耐量明显增加。术后适当运动可以使以上参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1mm分为ST段压低组(48例)与ST段正常组(18例),比较分析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7.3%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ST段压低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73.2%为左前降支(LAD)近端病变,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45.8%)。ST段压低组55.6%伴有心电图STI,aVL抬高,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4.2%)(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而与LAD近端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状况,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中医11名床合理用药。方法:从2010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1032张,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四川省中药饮片处方开具规定》,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煎服方法错误等状况。结论:该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真正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职责,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心血管介入诊治中的放射防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血管造影机放射线在心脏介入术中对不同人员、不同部位的影响,并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调查,探讨其中的规律,旨在为防止过度辐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对12台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和25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放射线剂量进行了测定。X线测定计量元件放置在医、患及机器设备的不同位置,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术者、助手和巡回护士,分别摆放6个位置,共计18个点;第二组为患者及铅屏的不同部位,共10个点。计量元件由放射卫生防护所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测量。结果随着透视、曝光的时间延长,透视剂量、曝光剂量上升。在28个监测点上,辐射剂量有明显的不同。术者的左前上臂及患者的左腋下及后背部所受放射量最大。铅屏和铅衣可阻挡90%以上的放射线。结论应用大型血管造影机行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目前的X线防护措施是有效的。但术者某些部位的受照剂量仍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Ⅰ(cTn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Tn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6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CK-MB、cTn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并与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CK>200u/l,CKMB>5.6ng/ml,cTnI>1.5ng/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nI、CK、CK-MB均在正常范围.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1例患者CK升高,心电图证实为Q波心肌梗死,其余患者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中术后cTnI及CK-MB均升高18例,cTnI升高而CK-MB正常19例,CK-MB升高而cTnI正常1例,CK-MB及cTnI均正常22例.术后cTnI升高组同cTnI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cTn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TnI及CK-MB均升高组的术后cTnI、CK-MB水平较cTnI升高、CK-MB正常组分别升高2.2、9.4倍.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约60%的微小心肌损伤率,cTnI较CK-MB有更高的敏感性,cTnI及CK-MB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8.
300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摘要)汪芳孙福成胡锦章张秀萍王华⒇近年研究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可能也为冠心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为诊断依据,观察国人CHD患者Fig水平变化特点,以及其...  相似文献   
2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6 8.5± 6 .6岁 )及 117例非老年 AMI患者 (平均年龄 5 1.2± 6 .8岁 )。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更多患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7.8%与 18.2 % ,P <0 .0 2 )及高血压病 (43.6 %与 5 8.1% ,P <0 .0 1)。表现为无 Q波心肌梗死 (NQMI)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3.1%与 6 .0 % ,P<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在老年组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1198.7± 132 2 .1U /L与 15 70 .4± 15 0 7.0 U /L ,P<0 .0 2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8.5 %与 2 .6 % ,P<0 .0 2 ) ,心房颤动 (14 .7%与 5 .1% ,P<0 .0 1)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及 0 % ,P<0 .0 0 1) ,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13.5 %与 5 .1% ,P<0 .0 2 ) ,但老年患者却较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0 .1%及 4 1.9% ,P<0 .0 0 1)及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13.5 %与 33.3% ,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老年 AMI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多表现为 NQMI,更多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及 RBBB等  相似文献   
3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动脉栓塞静脉内溶栓成功一例纪开宇孙福成沈志卫沈瑾患者男性,83岁,冠心病心绞痛史23年,持续性心房颤动10年,1995年7月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VVI起搏器。1996年4月2日因胸闷、胸痛伴喘息入院。查体:血压2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