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血液透析患者与心脏介入性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5例血液透析患者,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血液透析及水化治疗配合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继之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结果 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例有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例为单支血管病变,2例为多支血管病变;3例患者行PTCA,置放支架1~4个,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倾向,随访11~24个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病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方法 检索北京医院心脏导管室随访系统中所有术后急性期发生脑出血的病例,同时检索1995年至2011年的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应病例报道,并对患者的基线情况、基础心脏病、术前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和剂量、术中肝素用量、术后脑出血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出血量、是否行外科手术及临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9例PCI术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来自作者医院3例.9例患者年龄48~90岁,6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61.9±13.7)岁,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病.急性期因脑出血并发症死亡3例,另外1例长期昏迷4年后因肺炎死亡,基本痊愈3例,预后不详2例.结论 PCI术后脑出血是少见的并发症,临床预后差,高血压病和高龄可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A组,20例)与异常(B组,40例)两组心肌梗死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心梗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年龄49.7±13.8岁,B组平均年龄62.48±8.73岁,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动脉硬化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在A、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22.5%、30%∶50%、15%∶22.5%、25%∶70%、75%∶40%(仅后两者P值<0.05).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A组均少于B组(10%∶65%,10%∶55%,P均<0.05).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平均LVEF值A组68.06±13.64%,B组59.39±14.54%(P<0.05).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A组60%,B组87.5%(P<0.05).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与高脂血症不相关,有显著的大量吸烟史,多无前驱症状,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4.
多元阵肿瘤热疗系统的实时温度测量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制的超声肿瘤热疗系统。该系统有九个功率放大器分别给九个超声换能器提供能源。利用九路测温系统实时采集体内九点温度值,依据温度数据的反馈,能及时地对各路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进行调整。以保证热疗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及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冠心病患者PTCA术或PTCA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确定PTCA术或加支架术的急性效果,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PTCA术或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训练后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PTCA术或加支架术后患者的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量明显提高(P<0.05),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增值非常显著提高(P<0.05和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T段压低显著改善(P<0.002),最大代谢当量(METs)、每分通气量(VE)和最大氧耗量(VO2max)显著提高(P<0.002、0.005和0.05);康复运动训练8~12周后患者的运动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METs、VO2max和VE进一步显著提高(P<0.05)。提示PTCA术或加支架术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血液透析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 3例频发心绞痛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适当水化和强化透析基础上 ,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单支病变 2例 ,双支 (多处 )病变 1例。分别于造影后 4~ 7日行支架置入术 ,成功置入 1~ 4个支架。术后临床随访 12~ 18个月 ,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肾功能无恶化。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咳嗽、气短加重、低热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病理科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5岁,于1983年5月30日因流涕、咳嗽、咳白色粘痰伴喘息4周,喘息加重1天入院。查体:体温37.1℃,心率86次/分。双肺闻及少许哮鸣音,双肺底闻及少许湿音,心脏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估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方法 经肾动脉造影证实的肾动脉正常者22例(对照组)和28例老年ARAS患者(ARAS组)行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评价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2.7%,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的4项诊断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诊断的敏感性是46.4%,高于其他3项单项指标(P<0.05);特异性为86.4%,与其他3项单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单侧ARAS的敏感性高于双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5.7%与57.1%,P>0.05).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以上降低(60~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高于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60 ml·min-1·1.73 m-2)患者(分别为78.9%与55.6%,P>0.05).接受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老年人ARAS的方法;应用二乙三胺五醋酸为显像剂,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9.
患者男性 ,8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 30年 ,加重 3h于2 0 0 1年 12月 12日 1∶0 0入院。患者 30年前查体诊为冠心病 ,之后偶有心绞痛发作 ,休息或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后可好转 ,未规律服药治疗。入院前 3h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持续性胸闷、胸痛、剧烈压榨感 ,伴大汗 ,自服硝酸异山梨酯 10mg后未缓解。心电图V1~ 3ST段弓背上抬 0 1~ 0 3mV ,Ⅰ、Ⅱ、Ⅲ、AVL、AVF、V4~ 6 压低 0 1~ 0 2 5mV ,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查体 :急性病容 ,血压 12 0 6 0mmHg,呼吸 2 0次 min ,心率 76次 min ,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88年至2004年间入院的51例老年和56例非老年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较非老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确诊时心功能分级达Ⅲ或Ⅳ级(NYHA)者多见(86.3%与50%,P=0.002<0.01);老年组左房内径(53.5±5.5)mm,心房纤颤者22例(43.1%),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13.7%),而非老年组左房内径(46.4±5.7)mm、心房纤颤者14例(25%),且未发现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随访24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者5例(62.5%);非老年组随访16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例(57.1%)。结论老年人DCM确诊时大多已呈中、重度心力衰竭,易出现合并症,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