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7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mRNA疫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新型核酸疫苗,近年来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复杂的免疫反应。mRNA疫苗可能通过诱导免疫耐受、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该文综述了mRNA疫苗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可能作用,并对其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的外膜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Iβ1)刺激作为刺激组。分别抽提两组细胞总RNA,进行定量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分析。通过反义核酸转染技术运用Transwell观察OPN对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1)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基础状态下表达一定水平的OPN mRNA,在TGFIβ1诱导下,其OPN 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高;(2)外膜成纤维细胞转染OPN反义核酸后,其对应Transwell上室的迁移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单纯TGFβ1刺激组,而OPN正义、错配义组无此变化。结论(1)血管外膜是产生OPN的潜在源泉;(2)OPN对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起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3.
姜黄素对大鼠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原代SD雄性大鼠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鉴定、传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内p21和p53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增高、p300的蛋白表达以及p300介导的乙酰化H3和p5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p300活性和上调p53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干预组(n=1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4),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和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提取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相比,梗死区与危险区(梗死区+缺血区)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29.4%±8.4%vs57.7%±6.5%,P0.0001);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15.9%±5.6%vs29.0%±8.9%,P=0.012)。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有19个蛋白点的表达有差异,质谱鉴定了9种差异蛋白,相比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个蛋白表达上调:三功能酶亚基α(线粒体前体)、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肌动蛋白α(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5A亚单位(线粒体前体);5个蛋白表达下调:L-乳酸脱氢酶B链、异柠檬酸脱氢酶[NAD]α亚基(线粒体前体)、α晶状体蛋白B链、内膜蛋白(线粒体)、肌动蛋白类似物(细胞质)。结论辛伐他汀组大鼠心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辛伐他汀改变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等途径上的蛋白,为阐明辛伐他汀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冠心病亚型的关系.方法 1485例因胸痛或非侵入性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成年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被分为冠心病组(n=1019)及对照组(n=466),冠心病组又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67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345).应用 von 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多聚酶链反应(PCR)和Hae Ⅲ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结果 ACS组及SAP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CS组最高(ACS组380.92±92.35 mg/dL,SAP组352.49±94.89 mg/dL,对照组311.72±87.09 mg/d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均<0.001).在对照组及SAP组中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为高(对照组AA为363.83±76.66 mg/dL,与GA的337.83±77.43mg/dL或GG的295.28±88.06 mg/dL比较,P均<0.05;SAP组AA为429.82±93.35 mg/dL,与GA的368.30±90.39 mg/dL或GG的337.89±94.32 mg/dL比较,P均<0.05),而在ACS组未见此趋势.各组之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A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6.
心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差异蛋白质组的方法识别心功能衰竭大鼠心肌代谢的异常 ,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对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术后 4周 ,左心室射血分数达 4 6 .4 %± 10 .9% ,成功建立心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心功能衰竭组 (n =8)和对照组 (n =8) ,分别取左心室进行线粒体抽提。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显示差异蛋白的表达谱。再经胶内酶解 ,行质谱鉴定和蛋白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 ,双向电泳显示 3个蛋白位点表达有显著差异 ,其中一条蛋白被证实为乙醛脱氢酶 2 ,它在心功能衰竭心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在心肌梗死后 3、7、14及 2 8天心肌乙醛脱氢酶 2mRNA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提示 ,在心功能衰竭大鼠的心肌线粒体中乙醛脱氢酶 2表达显著下调 ,而乙醛脱氢酶与硝酸甘油的转化有关。这为临床心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7.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肌梗死(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5月2005年12月住院的MI患者246例,其中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者48(男44,女4)例,年龄2974(58±9)岁。随机选择年龄相匹配,PCI后未经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MI者198(男178,女20)例,年龄2570(58±9)岁。采用Judkins方法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全部病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及随访,其中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9%),随访时间130(9.6±6)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48例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 h,局麻下选择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液408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肘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结果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均无显著差异;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值改善情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I可以降低支架再狭窄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8.
绝经后补充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增生与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采用核分裂相与增殖核抗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为指标,观察大鼠子宫内蓦示同一戊酸雌圩醇的增殖反应,为激素替代治疗预防子宫内墓一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40只作为动物模型,分为7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戊酸雌二醇和安慰剂,24小时后观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分裂与PCNA染色情况。结果:对照组,子宫同膜腔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基本无核分裂及PCNA着色;在实验用的几个剂量中,子宫内膜腔上皮细  相似文献   
129.
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是性发育异常疾病中常见的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为阴蒂增大或合并生殖隆起融合。由于无法正常生活,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发育异常的外生殖器整形为女性或男性。本文主要介绍将外生殖器整形为女性的缩小阴蒂的新技术——保留血管神经的阴蒂缩小复位术。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左室梗死面积等变化及其安全性。方法首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1例入选本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BMC组,137例)和对照组(134例)。所有患者均在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 h内接受细胞移植或0.9%氯化钠溶液注射。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BMC组患者与细胞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晕厥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未见增加,肿瘤等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亦未见增加。左室造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BMC组患者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1),INEF增加幅度为(7.7±6.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MRI显示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同时SPECT心肌显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在移植后也明显缩小[(-7.0±7.5)%,P<0.01]。结论急诊经导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阻止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