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以蛋白酶抑制剂(PIs)或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主的方案治疗HI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D4+T淋巴细胞≤350/mm3的100例HIV/HCV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以PIs或NNRTIs为主的方案治疗,观察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载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IV RNA均下降(P<0.01),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PIs或NNRTIs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HIV/HCV合并感染者均有效.  相似文献   
32.
孙洪清  骆成榆 《上海医学》2000,23(11):670-671
目的 为了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重型乙型脑炎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18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单因素示年龄〉60岁者,有出血者,有循环衰竭者预后差,用呼吸机的病人预后也差。多因素示有昏迷者,有循环衰竭者预后差。结论 重型乙型脑炎患者年龄〉60岁者,有昏迷、出血者,循环衰竭者和用呼吸机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阳性与HIV-1阴性的患者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M)在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点,为降低艾滋病(AIDS)合并CM患者的病死率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分析和总结我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病原学明确的17例HIV-1阳性合并CM患者(病例组)及9例HIV-1阴性CM患者(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以亚急性发病为主,平均为(19.4±12.6)d,对照组以慢性发病为主,平均为(82.2±61.2)d,2组比较(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例在其他的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脑脊液(CSF)检查发现病例组的细胞数、蛋白质低于对照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4.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 ,5 0岁。因腹泻 1个月 ,胸闷、气短 1 5d入院。患者于 2 0 0 2年 8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 ,每日 6~ 8次左右 ,量不多 ,以未消化食物为主 ,无腹痛 ,未就诊。自 8月2 7日起 ,出现胸闷、气短症状 ,到当地医院就诊 ,咽拭培养 :“白念珠菌” ,给予氟康唑 0 .2g每日 2次静脉滴注。 2 0 0 2年9月 9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测确认 (+)。胸闷、气短症状进一步加重 ,为求进一步诊治 ,于 2 0 0 2年 9月1 1日收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 ,曾于 1 990年去过泰国 ,有冶游史。入院体检 :神清 ,呼吸急促 ,呼吸…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外周血细胞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住院的艾滋病并发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与外周血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病死率。结果 144例艾滋病患者中确诊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组)有19.4%(28/144),无血流感染(无血流感染组)有80.6%(116/144)。培养出33株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8株(24.2%);真菌6株(18.2%);沙门菌6株(18.2%)。血流感染组平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分别为3.223×1012/L、98.89g/L,无血流感染组分别为3.678×1012/L、109.9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6和0.049)。血流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78.3×106/L,无血流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98.75×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血流感染组病死率32.1%,无血流感染组病死率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2,P=0.009)。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常见,外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更易并发血流感染,且病死率高。需要积极防治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病史摘要女患16岁,中学生。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以上感处理,热度不退,于11月6日住入当地医院,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血肥达氏反应“O”、“H”均1:320,确诊为伤寒,曾先后用过氯霉素(2.0g/天,用2天),氨苄青霉素(5.0g/天,用3天),庆大霉素(16万U/天,用10天)等治疗,体温降至38℃,于12月2日(病程第31日)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续用庆大霉素和自服中药治疗。12月4日(病程第33  相似文献   
38.
评价血友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时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61例接受HAART的血友病合并HIV和HCV感染的患者共885对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TLC用于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侧值分别在不同的TLC范围对应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时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时获得。结果885对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存在相关性(r=0.511,P<001)。TLC<1 6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有62.8%的敏感性、68.1%的特异性、43.1%的阳性预测值;TLC<1 8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有79.1%的敏感性、78.0%的特异性、72.5%的阳性预测值。TLC可以作为一种低廉的监测手段在AIDS患者接受HAART时用于估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侧值在TLC<1 8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9.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现行治疗HIV感染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这些都是目前国际推荐的方案以及对抗病毒治疗有关依从性的困难、副作用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处理。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寻求健康护理患者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提供这种服务卫生机构的能力,中低收入国家寻求提供与其有限资源直接相关的联合抗病毒治疗使用和其监测方案。尽管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令人鼓舞,但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困难也不断出现,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便今后能开发出简单、有效与毒性低的新药。  相似文献   
40.
AIDS是肆虐全球的世纪瘟疫,自1995年出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得到有效控制[1].对HIV感染者骨骼系统病变而言,HAART之前主要以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而随着HAART的广泛运用,骨质疏松和骨坏死已成为常见的并发症[2].早在1990年Goorney等[3]报道,男性HIV感染者出现骨坏死.1993年Hernandez等[4]发现,HIV感染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改变.随后有许多报道,HIV感染者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