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3例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27例为病毒性肝炎组(CH)、25例为肝硬化组(LC)、11例为肝癌组(HCC)。19例为健康对照组(C)。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测脾脏厚度、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肝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CH组、LC组、HCC组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无相关性,与脾脏厚度呈负相关(r=0.582,P〈0.01);CH组和L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001〈0.05)(P=0.0001〈0.05);血清TPO与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369,P〈0.05)、(r=0.412,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血清TPO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抗体有关,而与TPO无关,但TPO一定程度可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与临床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HBV DNA阳性88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男68例,女20倒,其中HBV携带者15例,慢性乙型肝炎39例,肝硬化(失代偿)20例,原发性肝癌14倒.对以上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戢量,对其中39例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分级分期.结果88例血清标本中,C基因型60例(68.2%),B基因型17例(19.3%),B/C混合型8例(9.1%),非B/C型3例(3.4%).C与B基因型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栽量、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高于B基因型(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中26例C基因型中表现中、重度炎症(G3~G4)20例(76.9%),11例B基因型中出现中、重度炎症(G3~G4)3例(27.3%(P<0.05),C基因型在中、重度纤维化(S3~S4)与B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肃省兰州市基因型以C、B型为主,以C基因型为优势.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病理损害较B基因型严重. 相似文献
23.
目的DRE-PCR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DRE-PCR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DRE-PCR指纹图谱分析将80株分枝杆菌分为13种菌型,其中A型菌26株(32.5%),B型菌14株(17.5%),C型菌16株(20.0%),其余各型均<7.5%。分组统计显示,3种主要的DRE-PCRDNA指纹在40~60岁组的分布偏高(P=0.019),而与患者的性别、职业、长期居住地、结核接触史、痰涂片、耐药性等无关。结论DRE-PCRDNA指纹分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枝杆菌的分型方法;3种主要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唐山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24.
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50万单位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7d为1个疗程。判断效果指标症状,体征,下肢多普勒和彩色B超检查。结果痊愈16例,占36%,有效27例,占60%,总有效率96%。无一例发生出血征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施行溶栓治疗疗效好。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贵阳医学院诊治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186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由低至高分成3组:高血压1级组50例;高血压2级组56例;高血压3级组80例。另外,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血生化指标及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超声测量结果。结果高血压各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血压等级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及q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脂蛋白(a)、尿酸、肌酐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IMT增加,其程度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随血压分级增高而增加;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肌酐、尿酸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宫颈糜烂二氧化碳(CO。)激光水后涂MEBO治疗100例,旨在探索提高其疗效的方法,结果3周后治愈率88%,总显效率98%,平均治意时fol25k。对照组100例,单纯采用CO。激光治疗,治愈率60%,总显效率80%,平均治愈时间29天。CO。激光联合MEBO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wtO.001),且疗程明显缩短(P<0.001)。MEBO在宫颈糜烂CO_2激光术后的应用探讨@孙永红$山东省莱芜市第2人民医院!271100@黄庆山$山东省莱芜市第2人民医院!271100@朱雪芹$山东省莱芜市第2人民医院!271100… 相似文献
28.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基质溶解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68抗体标记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溶解素MMP-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两种分子标志物表达与喉癌组织MVD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65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瘤旁非肿瘤组织20例)中CD68及MMP-7、CD34抗体标记的MVD的表达。结果:CD68阳性表达率,鳞癌组织(82.2%,37/45)与瘤旁组织(15.0%,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阳性率鳞癌组织(71.1%,32/45)与瘤旁组织(25.0%,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MVD鳞癌组织(26.52±6.36)高于瘤旁组织(12.23±4.01)。有淋巴结转移组CD68、MMP-7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MP-7、CD68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MMP-7与肿瘤分期无关,而CD68与肿瘤分期相关;CD68、MMP-7与CD34-MVD有正相关性。结论:两种分子标志物在喉癌组织的高表达及与MVD的正相关性说明了TAMs与MMP-7在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转移及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了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及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负压吸疱和切削取皮对移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两种取皮法获得的自体表皮PCNA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 32例白癜风患者两种方法所取正常表皮组织皆有不同程度的PCNA表达,发疱所获表皮阳性细胞多灶状分布于基底层,切削所取表皮少数阳性细胞还见于棘层中下部,切削取皮与发疱取皮总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99,P < 0.05),切削取皮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31,P > 0.05),而发疱取皮与正常人对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08,P < 0.05)。32例白癜风患者两种方法所取皮肤组织切片皆见Caspase-3表达,主要见于基底层及棘层中下部的角质形成细胞的胞质,两两比较发现患者切削取皮、发疱取皮与正常人对照组总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1、2.89、1.91,P > 0.05)。结论 表皮细胞增殖功能对移植表皮的成活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切削取皮较吸疱取皮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