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0引言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喉癌血清中EGF和其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喉癌的临床关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对38例喉鳞癌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进行检测,试图探讨一种比较简便、实用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喉癌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互材料和方法1.l临床资料①喉癌组38例,平均年龄58岁,临床分期TI-TZ18例,T3-T420例.声门上型13例,声门型10例,跨声门型12例.病理分级I级一I级20例,皿级18例.淋巴结转移13例,无转移25例.②喉良性病变组20例,其中声带小结10例,声带息肉6例,慢性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EN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和ABR各参数变化.结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位置性眼震强度(7.76±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视动中枢检查共48例(75%)出现一项或多项异常.冷热试验总慢相速度为(34.68±5.6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6.57±6.34)°/s(P <0.01).听性脑干反应49例异常,占81.6%.脑干下部异常者25例(41.6%),脑干上部异常者12例(20%).结论 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从电生理方面有效鉴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脑干与视眼动系统异常.尤其是对内耳与脑干功能损害的鉴别,ENG和ABR可提供客观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33.
眼震电图检查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对先天性眼震患者手术效果的评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儿童先天性眼震患者行手术前后眼震电图检测,中间位检查方法为令患者头正位注视正前方50cm处与双眼平行的目标光点;代偿位检查时令患者放松以平时视物最佳位为准,在此位患者眼震最小。观察中间位和代偿位眼震的速度、幅度和频率。眼震幅度、频率和速度计算均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时期内的平均值。结果:眼震电图可以记录到跳动型和钟摆型两种不同的眼震波,跳动型呈锯齿波,钟摆型呈正弦波。手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42例患者的眼震速度在中心位和代偿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占88.09%,42例患者中眼震幅度下降者35例,占83.3%(P〈0.01)。术后眼震频率在中心位和代偿位也均有下降,但以中心位明显,其中16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结论:眼震电图检查可以作为儿童先天性眼震的量化标准来指导手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24例脑梗塞患者的眼震电图表现陈文弦孙永柱马冬梅关键词(KEYWORDS)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眼震电流描记术(Electronystagmography)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43.33脑梗塞病人常有头昏、眩晕症状,但...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成年豚鼠嗅球嗅神经鞘细胞(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取材、体外培养及纯化方法 ,为以豚鼠作为实验模型的神经移植实验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方法 在立体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出嗅球的第一二层,经剪碎、消化及吹打后去除沉淀,并行培养前差速贴壁法初步纯化及培养后第 7~ 10天用消化法行近一步纯化,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 p 75NGFR)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估算 OECs纯度. 结果 体外培养成年豚鼠 OECs形态与成年大鼠基本相似;未经纯化处理的嗅球组织中的 OECs,在培养 2周时被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所覆盖和取代.而经过精细取材、培养前纯化和培养后纯化的综合处理,可使 OECs纯度达到 70%. 结论 精细取材和综合纯化可培养出纯度较高的 OECs,为以豚鼠作为实验模型的神经移植实验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采用环状软骨前后裂开加移植物治疗严重声门、声门下后壁狭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唐都医院近 10年来治疗严重声门、声门下后壁狭窄患者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平均年龄 31岁 (9~ 4 6岁 )。病程平均 2年 (3个月~ 6年 )。 19例曾采用各种喉成形术 1~ 7次 (平均2次 )。全部病例术前均靠气管切开套管呼吸。手术采用喉气管裂开 ,环状软骨板正中裂开 ,加肋软骨 (17例 ) ;肌筋膜、软骨膜或裂层皮片 (15例 ) ;带蒂杓状软骨 (2例 ) ;甲状软骨块 1例。T形管支撑3~ 6个月。结果  2 4例 (96 % )全部治愈拔管 ,恢复功能性发音。 1例伤口感染 ,软骨坏死排出失败。随访 1~ 10年 ,疗效可靠 ,未见再狭窄。结论 严重的声门及声门下后壁狭窄采用环状软骨前后裂开加移植物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勿损伤食道壁 ,妥善止血 ,移植物缝合牢固 ,留置支撑器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并语言训练在治疗变声后假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0-09/2003-10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变声后假声患者23例,并选择50名同年龄段正常发音男性青年作为对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采用认知疗法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及放松疗法等,使患者达到自我心理疏导调节,以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语训方法:由专业语言师结合主观听觉与声谱图客观描述对患者进行指导。患者在接受语训前、后利用语图仪在发“a”及“i”音状态分别记录基频数值、共振峰频率。发声训练分4个阶段进行,语训1次/d,1h/次。训练过程中注意解除患者心理障碍,给予适当鼓励。应用嗓音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的声样作声学分析,获取有关声谱图,并对嗓音质量作客观评估。结果:2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无脱落。①治疗后23例患者的声谱图波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声学分析参数接近成人正常参考值。②6例患者经正规有效语训无需手术发音得到矫正,发“a”音、“i”音基频与矫治前相比明显下降犤(203.5±32.8),(259.9±31.7)Hz;(198.4±32.9),(248.8±31.6)Hz,P<0.01犦,与正常男性青年相比差异不显著犤(191.2±30.5),(180.1±29.1)Hz,P>0.05犦。③17例患者因病史长,经语训1周无明显改变,行手术矫正治疗后发音混有频繁破音,经语言训练指导,均在3d内达到正常连续发音。结论:对变声后假声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使患者认识到变声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结合语训师的主观听觉与嗓音分析系统的客观描述对患者发音进行指导,为患者提供了关键性的反馈信息,便于患者寻找和及时校正发音部位与方法,使其基频迅速得以控制,且患者可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有利于其增强进一步训练的信心。变声后假声患者,无论其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应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语音频谱微机系统分析喉狭窄患者嗓音的声学特征,为治疗更多喉狭窄功能状态评估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26例喉狭窄患者及40例正常成人、83例其他喉病患者发持续胸声区元音犤a犦、犤i犦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结果喉狭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嗓音分析的各参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喉肿瘤患者比较,仅基频F0及各共振峰值有差异,发犤i犦音时仍有明显代偿作用,突出表现为F1、FPQ值降低及H/N值升高(P<0.01)。喉狭窄患者的嗓音检测表现为声波曲线不规律、波折多,共振峰有峰簇现象,噪音水平高。结论嗓音微机检测系统能为喉狭窄患者的发音功能状态提供客观指标,有助于指导改进治疗方法及喉发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眼震电力诊断椎—基底动脉血不足性眩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ENG)位置试验检测,观察眼震电图位置性眼震的各头位出现率,出现眼震的位置数及位置性眼震的慢性角速度,并以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訾晕组位置性眼震出现率达87.5%,多头位出现眼震,位置性眼震强度7.76&;#177;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位置性眼震强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弱(P<0.01)出现眼震位置数明显减少,结论:眼震电图位置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及康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对先天性眼震患者手术效果的评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手术前后先天性眼震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测,中间位检查方法为令患者头正位注视正前方50cm处与双眼平行的目标光点;代偿位检查时令患者放松以平时视物最佳位为准,在此位患者眼震最小。观察中间位和代偿位眼震的速度、幅度和频率。眼震幅度、频率和速度计算均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时期内的平均值。结果:眼震电图可以记录到跳动型和钟摆型两种不同的眼震波,跳动型呈锯齿波,钟摆型呈正旋波。手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43例患者的眼震速度在中心位和代偿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占89.5%,48例患者中眼震幅度下降者42例,占83.3%。术后眼震频率在中心位和代偿位也均有下降,但以中心位明显。其中17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术前中心位的眼震速度、幅度和频率分别为(29.64±18.22)mm/s,(8.52±3.36)mV,(9.88±1.21)Hz,术后分别下降为(12.87±9.24)mm/s(t=5.68,P<0.01),(3.54±2.12)mV(t=8.74,P<0.01),(2.86±1.83)Hz(t=21.93,P<0.01)。结论:眼震电图检查可以对先天性眼震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