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对舒芬太尼胸腔镜术后镇痛期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于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对照组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镇痛药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2组t2、t3、t4时VAS评分显著高于t1时段(P<0.05),2组间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1~t4时PONV发生率逐渐升高,观察组t3、t4时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2时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2,P=0.136)。结论帕洛诺司琼和托烷司琼能够降低舒芬太尼胸腔镜术后镇痛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帕洛诺司琼对延迟性呕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2.
孙杨  姚晓娜 《山东医药》2014,(23):106-106
临床上经常术后采用膀胱冲洗液冲洗膀胱。但冲洗液与体温的温差刺激容易引起膀胱痉挛。我们采用加热膀胱冲洗液对90例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人而被发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1]。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是出现营养风险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积极关注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6.1±2.4)m i 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299.4±24.6)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9.5±21.3)d;均无钢板松动、髋内翻、断板、脱钉、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手术后2周、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粗隆间骨折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操作简单,患者骨折愈合快,无不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106.
孙杨  孔岳南 《山东医药》2012,52(48):64-6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Protein Z(PZ)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6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轻、中、重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Z及凝血因子FX∶ Ag水平,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FX∶C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另选50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PZ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FX∶C、FX∶ A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梗死组患者血浆PZ水平较中度梗死组降低(P<0.01),中度梗死组PZ水平低于轻度梗死组(P<0.01).PZ水平与NIHSS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中PZ水平与FX∶C和FX∶ Ag均负相关.结论 低水平PZ参与脑梗死发病过程,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其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监测血浆PZ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7.
孙杨  崔波 《吉林医学》2014,(24):5444-5445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患者均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本次试验中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走访,有效时间为0.5~1年。结果:本次试验儿童患者的肱骨髁上骨折治愈效果非常好,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恢复时间1~3个月,同时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状。结论:通过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法操作步骤简单,疗效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海淀地区121例住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及流行情况。方法选取121例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出院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年龄≥50岁,通过电话随访完成问卷调查,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21例骨折患者,年龄71.41±10.35岁,平均住院天数15.69±10.67天,平均住院费用4.05±2.86万元;骨折原因中,跌倒所致占60.33%,日常活动所致占36.36%,其他原因占3.31%;出院后有14.88%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所有骨折患者中脊柱骨折98例,髋部骨折23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9.74±10.21和78.48±7.76岁,住院天数分别为13.62±7.95和24.48±15.58天,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79±2.73和5.15±3.20万元,骨折原因中,脊柱骨折组和髋部骨折组因跌倒所致分别为53.06%和91.3%,骨折后脊柱骨折组和髋部骨折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分别为5.10%和21.74%,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骨折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占14.87%,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占85.13%;骨折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有62.81%,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占37.19%。结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跌倒是首要致病因素,其中髋部骨折比脊柱骨折平均住院日更长,花费更多,危害更大。所有患者骨折前后的骨质疏松诊断率、治疗率均不足。  相似文献   
109.
夏梦  孙杨  姚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1):1073-107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
方法 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78岁,BMI 19~26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APB组(A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SAPB,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中均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24、48 h的MAP、HR、CVP,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心肌酶和cTnT,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评估术后6、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
结果 术后24 h内A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G组(P<0.05)。术后24 h内A组静息与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均明显低于G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后6、24、48 h两组cTnT,术毕、术后6、24、48 h两组CK,术后6、24 h两组CK-MB和术毕、术后6、24 h LDH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6、24、48 h,A组cTnT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麻有助于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甘松乙酸乙酯部位(EFNC)改善低压、低氧诱导的心肌组织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压低氧诱导模型组、芦丁(500 mg·kg-1)组和EFNC(500 mg·kg-1)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灌胃给药5 d后,将小鼠置于低压低氧实验动物舱中,升至海拔8000 m,12 h后迅速处死,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LDH、CK和CK-MB活性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H2O2和MDA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和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EFNC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高原缺氧小鼠血清中LDH、CK和CK-MB活性及心肌组织中H2O2和MDA水平,提高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和GSH水平,升高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EFNC对低压低氧诱导的心肌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清除自由基、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